
在职场流离的时代,有件关于辞职的事,把人看恶心了。话题的核心关键词是“月入5万女生辞职后陪父亲淘粪”,仅就字面意思来看,实在没看明白要表达啥。但是这些好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月入5万女生”、“辞职”、“淘粪”这些词藻放在一起能引爆关注。
是的,事情的核心自然离不开“正能量”。本来前半截叙事还能看:“从嫌弃通渠老爸的“丢脸职业”,到扛起水管成为他的最佳搭档,女孩用镜头记录下父亲的日常,面对淤泥面不改色,用幽默化解脏臭,在井盖边开怀大笑。这份曾让她逃离的“粪”斗工作,如今成了理解父爱的窗口。”
可后半截叙事,直接让事情变味了:“据了解,女孩辞职前在深圳已经可以拿到5万元一个月。直到有一次情绪崩溃的深夜,女孩拨通了父亲的电话,“我想辞职了”。父亲没有说太多,只是让她累了就回家来,“我淘粪养你啦”!”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也能看呀!不至于你说的变味了。但是当“干最脏的活赚最干净的钱”被当成“新闻核心”时,是不是觉得瞬间哪里不对了?是不是觉得如此“整能量”挨骂很正常?是不是能理解,为何蓝V们发个新闻还必须开评论精选?
首先,女儿对父亲的理解,这很好。正不正能量另说,人之常情的温暖是能被大多数人感受到的。至于说是不是父亲的“粪”斗工作更能让女儿理解他,这个其实逻辑上不是很通。更进一步讲,其实“干最脏的活赚最干净的钱”这句话本来也是有逻辑问题的,就好像隐隐约约在强调,之前女孩在深圳月入5万是有多不干净一样。
之所以这样讲,并不是要批评这对父女,而是作为社媒病:“只整能量不讲逻辑”这种操作兴盛太久了。最开始,人们总以为是媒体从业者的业务水平问题,可慢慢发现,人家是懂流量的,懂如何玩转KPI的:反正正能量不会错,装糊涂搞点逻辑混乱,轻轻松松两头通吃。
其次,在职场流离的时代,实在搞不懂硬挺“月入5万女生辞职后陪父亲淘粪”想表达啥?不夸张地讲,别说“月入5万”刺伤很多人,就是“月入过万”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在当下其实也不那么容易。所以,越咂摸越觉得这样的正能量新闻让人“无处安放”。
所以话题虽然很热,可是评论区却充满谩骂声。不可否认,评论区确实存在一些见不得别人好的人。但是也要知道,社媒存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其实很多谩骂背后是有一些真声音的,也能看出来新闻要表达什么,新闻人物有什么小心思。换句话说,大家也都不傻:我们允许你们整能量,正的也好,反的也罢,但起码要智商在线。
再次,就算“月入5万女生辞职后陪父亲淘粪”中,“月入五万”是真的,“辞职后陪父亲淘粪”也是真的。但是“女生辞职后一直陪父亲淘粪”大概率是不太可能的。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是质疑这对父女什么,或者安排人家的人生,而是作为社媒的传播,不要混淆视听,传播正能量就传播,别在里面夹带私货,尤其是那种胡整出来的能量,最好不要流出来丢人现眼。
是的,能获取流量也是好样的。你们不是信奉“黑红也是红嘛”?但要记住一点,如果总把这种“业务素养”拿出来整能量,总有一天会没饭吃的。说到底,新闻即便不完全强调真相,但是基本逻辑不能牛头不对马尾。毕竟“指鼠为鸭”到头来只会成为恒久笑料。
当然,关于“只整能量不讲逻辑的社媒病”其实太多了,“月入5万女生辞职后陪父亲淘粪”还不算太离谱,起码大家看完还想骂几句,最怕的是,有些胡整出来的能量,人们连嘴的懒得下,一心只想着“眼不见为净”。
因此,这里再次提醒:如果新闻不再整能量,真正的新闻才要开始。社媒的最大作用不在于解决问题,而在于看到正常的事情,可以正常谈论;不在于看法如何犀利,而在于能在人之常情里有感而发。到此,大概能量才能回到寻常,而不是依靠流量法则,胡整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