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AI写手真相:助理还是主力?创业者别搞反了

创业者手里攥着AI工具时,像极了第一次拿到瑞士军刀的荒野新手——看见二十种功能闪闪发光,却分不清该用哪个刀片割绳子。市面

创业者手里攥着AI工具时,像极了第一次拿到瑞士军刀的荒野新手——看见二十种功能闪闪发光,却分不清该用哪个刀片割绳子。

市面上到处飘着“AI取代人类”的恐慌烟幕弹,但真实战场更荒诞:

见过花三小时调教AI写公众号的创始人,最终自己重写了90%;也见过让AI直接生成营销方案的老板,被用户投诉像机器人复读机。

最惨的是靠ChatGPT日更三十条短视频的兄弟,三个月后号废了——算法早把观众训练成免疫抗体。

AI不是你的影子写手,是台智能复印机

给机器喂“爆款模板+行业黑话”,吐出来的东西永远带着股机房味儿。算法在模仿人类,但本质是信息缝合怪:把训练库里的千万文章切片重组。

它知道“少即是多”这个词组高频出现,却分不清何时该在你产品宣言里用,更读不懂团队熬夜时眼里的血丝。

某次和做工业设备的老板聊品牌文案,AI生成了三百字技术参数详解。我问他:“你会把产品说明书印在招商会请柬上吗?”他愣住十秒突然拍桌——原来机器给的是原料仓库,而人类要建的是旗舰展厅。

草稿生产力≠内容竞争力

承认吧:让AI一夜写完全年推文的感觉,像在游戏里开作弊码通关,爽完只剩空虚。真正的创业内容需要三个无法量化的东西:

使命驱动的表达欲,用户洞察的温度计,战略卡位的标尺盘。而这些你让实习生都教不会,还指望算法?

有个做茶器的朋友,AI给他生成“匠心手作”文案。结果同行页面飘着同样的句子,只是把紫砂壶换成咖啡壶。

消费者早把这类词划进“卖家废话集锦”——当表达失去稀缺性,品牌就成了超市货架上的快消品。

共创战术:油门归AI,方向盘在你手里

实操三板斧验证过:

1. 喂养标准别偷懒:给AI投喂材料时,按投资人看BP的标准过滤。无效数据喂进去,等于让厨子用烂菜叶做宴席

2. 修改成本要预提:AI生成初稿省下的两小时,至少拿一半来打磨人味。见过最狠的团队直接在流程表写:“AI草稿容忍度40%”

3. 致命环节零外包:品牌宣言、融资PPT核心页、重大危机公关——这些写着企业基因密码的东西,别让机器碰触核心

最近帮消费品团队测试协作模式:产品经理用AI批量生成小红书卖点草稿,但每篇必须经过三个真人检验:

‍“我奶奶看得懂吗?”、“友商敢抄吗?”、“明年再看会脸红吗?”质检不过就回炉。三个月自然流量涨了170%,秘诀是守住人的耻感防线。

最后说个恐怖故事

我见过用AI生成周报糊弄投资人的项目,PR稿写着“突破性技术革新”,拆开代码库全是开源套壳。

三个月后机构尽调时,连创始人都解释不清技术逻辑——当大脑习惯做甲方,连自己的底牌都会模糊。算法洪流冲过来时,聪明人早就站上桅杆。

记住这个公式:AI提速器×人类决策力=创业复利。现在按下生成键前,先摸摸你左胸口的创始人徽章还在发烫吗?

关注【硬核创业者】,纯交流,不涉及任何商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