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机刷到的,差点没惊掉下巴。 泰安一套150多平的大房子,只卖50来万,单价三千多。 这个价格,在现在的房市里,简直像白捡。但一看是岳麓花园,很多人立马就懂了。牌子再响,也拗不过一些老讲究。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岳麓花园这块地,过去不是什么秘密。老泰安人都知道,那里以前是片啥地方。开发商可能觉得,把楼盖得漂漂亮亮,价格定得实实在在,总能吸引人。可现实给了当头一棒。房子建得再好,也架不住人们心里那道坎儿。晚上睡觉,听见点动静,心里难免会咯噔一下。这种感受,骗不了自己。 这不是个例。网上搜搜,不少城市都有类似的情况。有些地块,因为历史上的用途,房价就是比周边矮一大截。任你万科、恒大还是碧桂园,品牌光环在这儿基本失效。老旧小区改造,把外墙刷得再新,绿化做得再好,也难扭转局面。问题的根子,不在砖瓦,在人心。 资本算的是经济账。地价、建材、人工、营销,成本清清楚楚。他们相信一分钱一分货,用高性价比就能赢得市场。但人心有一本更复杂的账。这里面装着对“家”的期待,对安宁的渴望,甚至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传统观念。当这两本账对不上,资本那套逻辑就失灵了。这不是简单的迷信,更像一种深植于文化心理的避忌。 说到底,家不只是一个物理空间。它更是情感的容器,是让人感到安心、温暖的港湾。如果这个基础被动摇了,再低的价格也失去了吸引力。这件事恰恰证明,市场并非完全理性,情感和文化的因素拥有巨大的力量。钱能买来房子,但未必能买来那份踏实的归属感。 这给所有开发者提了个醒。拿地开发,不能只盯着容积率和利润率。还得读懂一方水土,尊重一方人心。有些价值,远比商业利润更根本,也更持久。
猜你喜欢
84岁的老人自己建房,这究竟打了谁的脸?看到这样的照片和这样的消息,心里非常不是
2025-11-27
无何而憾
我一个长辈,65岁,前阵子干了件特“离谱”的事。把住了半辈子的三居室卖了,跟老
2025-11-24
千万野心
我小心翼翼的问二哥,把父母接到你家养老行吗?二哥很明确地告诉我,房子和钱给了谁,
2025-11-02
微笑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