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俄媒提醒中国:一旦中日发生冲突,中国绝对不止日本一个敌人。因为这很可能是美西方联

俄媒提醒中国:一旦中日发生冲突,中国绝对不止日本一个敌人。因为这很可能是美西方联手布下的“围攻局”。而且这局里藏的风险,比直接的炮火更棘手。 日本背后站着的可不是空荡荡的太平洋,而是一整个摩拳擦掌的美西方阵营。日本不过是个敲锣打鼓的先锋,真正的玩家都藏在后面,他们布下的局,远比直接的炮火更让人头疼,毕竟炮火能防,可这些软刀子杀人不见血,还专挑软肋下手。 军事层面的绑定早就不是简单的 “盟友” 二字能概括的,美国在日本撒下了 88 个军事基地,5.5 万驻军像钉子一样扎在东亚腹地,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一应俱全,横田空军基地的司令部更是直接兼任美日联合指挥中枢。 2024 年美军还特意重组了驻日司令部,把作战指挥机构全部搬到横田基地,就是要实现美日部队的统一调动,说白了就是把日本自卫队彻底绑上自己的战车。更实在的是武器输送,美国直接批准卖给日本 400 枚战斧导弹,花掉 23.5 亿美元,这些射程上千公里的巡航导弹,可不是用来防卫的,摆明了是给日本壮胆,让它有底气在冲突中往前冲。 而日本自己也不含糊,2023 年国防预算直接突破 6 万亿日元,暴涨 26.3%,占 GDP 比重也打破长期上限冲到 1.19%,一边买美国的先进武器,一边自己研发高超音速导弹,这哪里是自卫,分明是在备战。 但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军事动作,真正的围攻藏在经济和科技的角落里。想想俄乌冲突时西方的操作,冻结资产、踢出 SWIFT 结算系统、切断能源和科技供应链,这套组合拳下来,就算是资源丰富的俄罗斯也得咬牙扛着。 中国和西方的经济联系远比俄罗斯紧密,2023 年中国对欧盟的进出口贸易额还维持在 5.6 万亿元人民币,大量产业链上下游都和西方深度绑定。一旦冲突爆发,西方大概率会故技重施,先冻结中国海外资产,再把中资企业踢出国际支付体系,到时候外贸企业收不到货款,跨国交易寸步难行。 科技封锁的厉害,现在高端芯片、精密仪器、核心工业软件还存在部分依赖,西方要是联手断供,像当年卡华为脖子那样全面封锁,不少高科技产业就得面临 “无米之炊” 的困境,这种产业层面的打击,恢复起来可比修复战场慢多了。 国际舆论和外交孤立更是早就铺垫好了的套路,西方媒体的话语权摆在那儿,CNN、BBC 这些媒体向来擅长颠倒黑白,当年南海仲裁案时就能把非法裁决炒得沸沸扬扬,真到中日冲突,他们肯定会一边倒地把脏水泼向中国,把日本包装成 “受害者”,把中国描绘成 “侵略者”。 然后联合盟友在联合国安理会、人权理事会等国际组织里抱团发难,搞提案、发声明,制造中国 “孤立无援” 的假象。五眼联盟的情报共享机制也不会闲着,美国、英国、加拿大这些国家会把搜集到的情报源源不断地传给日本,从卫星侦察到电子监听,全方位帮日本掌握动向。 一些中立国家在西方的施压和利诱下,可能会被迫选边站,中断和中国的合作,原本的外交空间会被一点点挤压,这种孤立感带来的长期影响,比一场战役的胜负更深远。 还有那些藏在后面的西方盟友,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北约已经把触角伸到了亚太,和日本搞联合军演、共享情报,甚至计划在日本设立联络处,名义上是 “应对安全挑战”,实际上就是要把欧洲的军事力量和亚太绑定,一旦冲突升级,英国、德国这些国家的军舰、战机说不定就会打着 “维护地区稳定” 的旗号来凑热闹。 澳大利亚更是美日的铁杆跟班,AUKUS 联盟搞核潜艇计划,说白了就是在亚太部署威慑力量,真到战时,澳大利亚的军事基地能给美日提供补给,核潜艇还能在印度洋切断中国的能源运输线。这些国家不会直接冲在最前面,但会在后勤、情报、外交上全方位支援日本,形成 “群狼围猎” 的局面,让中国腹背受敌。 最棘手的是这种围攻形成的连锁反应,军事冲突一旦打响,股市、汇市肯定会剧烈波动,外资可能会恐慌性撤离,国内物价也可能因为供应链中断而上涨,民生层面的压力会陡增。而西方会抓住这些问题大做文章,煽动内部情绪,制造社会矛盾,试图从内部瓦解凝聚力。 这种 “外攻内扰” 的组合拳,远比单纯的军事对抗更难应对,毕竟战场胜负看硬实力,可这些隐性风险涉及经济、科技、外交、民生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可能顾此失彼。 日本之所以敢时不时挑衅,说白了就是吃准了美西方会兜底,它知道自己单打独斗根本不是对手,所以才心甘情愿当棋子,配合美西方布下这个围攻局。而美西方也正好借日本之手,把中国拖入冲突泥潭,消耗中国的发展势头,维持自己的霸权地位。 俄媒的提醒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戳破了美西方的真实算盘,这场可能的冲突,从来都不是中日两国的单挑,而是一场全方位、多维度的综合博弈,那些看不见的风险,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暗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