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消防+义警”筑牢平安防线校园安全装上“双保险”

如何将安全的种子深植青少年心中?如何织密基层社会治理的防护网?11月27日,江汉区民族街道在一初学苑(南校区)举行消防宣传月活动暨民族义警队授旗仪式,通过一场沉浸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和一支新生群防力量的组建,为辖区平安建设注入新动能。

安全教育“活”起来

消防知识入脑更入心

“你知道灭火器的使用口诀吗?”“火灾逃生时应该用什么姿势?”在消防安全知识宣讲环节,江汉路消防站消防员李鑫通过“隐形杀手大曝光”和“安全大闯关三连问”等互动方式,将实用的消防知识传递给在场师生。

一场有效的安全教育,不仅要“听得懂”,更要“能体验”。活动现场,消防员带来的无齿锯、机动链锯、救生照明线等专业破拆工具,让学生们大开眼界。“这些都是我们消防救援人员用的,但了解它们的功能很重要。”消防员的讲解,让大家明白了这些设备是在危急时刻打开生命通道的利器。许多学生更是亲身体验了厚重灭火防护服的穿戴,感受消防员逆行火场时的负重与担当。

活动现场,还搭起了一座模拟火场环境的“逃生帐篷”。学生们在消防员的指引下,依次猫腰进入黑暗、狭窄的帐篷,亲身体验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冷静疏散。

“活动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当火灾发生时,我们该怎样有序地去逃生、去撤离。”七年级(1)班学生杨景淇表示,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抽象的知识变成了难忘的记忆。同班的殷萌缦则对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印象深刻,认为这能保证每个人在真实火场中的安全。

江汉区消防救援大队主要负责人表示,消防宣传进校园是提升学生火灾防范知识和自救避险能力的关键举措。通过面对面地讲解和手把手地教授,能有效提升孩子们的应急能力。

群防群治“强”起来

义警队伍赋能基层治理

如果说消防安全教育是夯实基础,那么“民族义警队”的成立,则为基层安全网络注入了一支有生力量。在全体与会者的见证下,民族派出所所长陈培建将队旗郑重授予义警队。随后,在副所长、义警队长涂戈的带领下,全体队员举起右拳,庄严宣誓。这支扎根社区的新生力量,标志着民族街道群防群治体系迈上新台阶。

民族义警队将成为街道平安建设队伍的重要力量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据悉,这支队伍目前有51人,以社区管段民警为队长、社区治安主任为副队长,广泛吸纳了重点单位安全负责人、社区律师、安保队员等多元力量,下设日常管理、治安巡逻、矛盾调解、特殊人群管控四个分队,覆盖了基层治安的关键环节。

民族街街道辖区内有三所中小学、一所幼儿园。这支义警队如何发挥作用?民族街道相关负责人在现场回应人大代表提问时,介绍了“义警护学”的清晰图景。他表示,街道将坚持每天在上下学时段,组织包括义警在内的社区安保力量在每所学校门口值守,风雨无阻,并对校园周边的特殊人群进行重点监管,确保师生安全。

一初学苑教育集团校长胡红芳认为,活动放在校园内举办,一方面让学生知道“出了事儿向谁求助”,另一方面让大家体会到对社会安全的群防群治。“这个活动也让学生体会每一个公民对社会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同时通过孩子们把这种责任和意识传递给家庭,辐射到我们整个街区。”

平安建设“久为功”

织密辖区防护网

据悉,义警队的成立,是民族街道系统性、常态化推进平安建设的最新举措。街道通过不断健全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和完善街道、社区、网格三级网络调解体系,将基层治理的根基扎得更深、更牢。在具体实践中,民族街道坚持深化“街校联动”机制,持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治安重点整治等专项行动,展现出在基层社会治理上持续深耕、久久为功的坚定决心。

江汉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安建设非一日之成。将义警队伍与平安校园建设紧密结合,如同为校园安全装上了“双保险”,为社区和谐安上了“联动阀”。

民族街道相关负责人将民族义警队定义为街道平安建设队伍的重要力量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他寄望义警队员不负使命,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积极参与隐患排查、矛盾化解和治安管理,真正做到“平时能防范、急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

据悉,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民族街道深化基层社会治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缩影。通过专业力量与群众力量的有机结合,民族街道正努力将平安建设的根基打得更牢,让安全感渗透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