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潇湘晨报报道,美国最新研究证明,长期少量饮酒等于慢性自杀,每日20克~60克属于危险饮酒,所以说少量饮酒有益健康不对,我想说,也许美国的研究有一定道理,个人认为,不同人种不同区域对酒的适应不相同,有的人滴酒不沾, 看到这条新闻,我第一反应不是被吓到,而是想起家里两个人。舅舅自称每天只喝一小杯白酒,十年后查出脂肪肝和高尿酸。姨妈从不喝酒,照样血脂高、睡眠差。酒不是单一因素,关键是总量、频率、体质和生活方式。隔壁老吴坚持所谓微醺养生,某天清晨楼下来救护车。后来才知道他前一晚喝了两听啤酒,凌晨心跳乱到站不稳。 很多人不知道20克酒精是什么概念,差不多一听啤酒或一杯葡萄酒。看着不多,日复一日一样会扰乱睡眠、提升血压、伤肝。公司应酬最考验人,大家把酒当社交门槛,喝的不是酒,是面子。我试过30天无酒挑战,头一周最难,第十天开始睡得更踏实,早上心率也降了。第十五天饭局被劝,我只点气泡水,同桌笑我扫兴,第二天他发消息说夜里反酸。 人种差异、酶活性确实存在,脸红、心跳快就是提醒,不是酒量好。我的看法是,不用把酒妖魔化,也别美化。给自己设边界:一周至少三天零酒,饭前、睡前不喝,开车绝对不碰;体检单里ALT、尿酸、血压有一项高,先停酒四周再复查。愿意喝也行,但别拿“少量有益”当挡箭牌。少量到底是多少,谁来定义,不如让你的身体说话。 同事老张一直说红酒养心,体检被提醒心肌酶偏高,他不信,停酒两周复查回落,他就不再辩。还有朋友酒后打鼾像拖拉机,妻子用手表监测到夜间缺氧,戒酒一个月鼾声明显小。拒绝劝酒也有办法,我常用三句话:我在吃药,我明天早起,我要开车。多数人只是需要一个台阶。 这不是反酒的口号,是把选择权还给自己。你愿不愿意试试一个月不喝,看看睡眠、体重、心情有没有变化?如果你尝试过,留言讲讲变化,也许能帮到更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