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1月26日,日本共同社声称,在2025中国珠海亚洲通用航空展前一天,被主办方吊

11月26日,日本共同社声称,在2025中国珠海亚洲通用航空展前一天,被主办方吊销了媒体许可证,拒绝日本嘉宾出席,拒绝日本媒体采访,引起外界高度关注。 这一事件集中释放了至少四层信号: 1. 中方已把“民间国际展会”当成外交杠杆 过去珠海航展主打“开放、交易、科普”,本届却首次把特定国家整体排除在外,显示中国不再局限于政府间正式场合才“出牌”,而是把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平台也纳入反制工具箱,对日威慑半径明显扩大。 2. 官方与民间舆论形成“强硬共振” 主办方只给出一句“因近期相关原因”,但大陆媒体几乎同步用“干得漂亮”“硬核”之类情绪化标题集中推送,形成罕见的高调舆论氛围,表明对日采取“限制—叫好”模式在国内具备政治安全空间。 3. 中日高科技产业链“脱钩”风险显性化 日本企业在航空复合材料、精密机载设备等领域一直希望扩大对华合作,此次被整体挡在门外,意味着中方愿意牺牲部分商业订单,把“市场准入”与“政治底线”直接挂钩;同时也向日方发出警示:若继续跟随美国对华技术围堵,中国可随时扩大“卡市场准入”清单。 4. 日本国内政治开始为对华外交失误“埋单” 日本共同社、时事社等主流媒体被临时吊销采访证,造成信息回流空白;在野党已公开批评高市早苗政府“愚蠢”,担忧海产品出口、中国游客、供应链安全等多重损失,显示中方单边制裁正快速转化为日本国内政治压力。 简言之,这次“拒日”并非孤立情绪发泄,而是中国把经济、舆论、外交、技术四张牌打成一套“组合拳”,用最小军事成本向日本、也向其他观望国家清晰示范:触碰中方核心利益,哪怕是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也会遭遇迅速升级且代价高昂的复合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