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90年,李讷遇到古月,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失声痛哭:“你的手和我父亲的手一模一样

1990年,李讷遇到古月,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失声痛哭:“你的手和我父亲的手一模一样。” 这个瞬间后来被很多人提起,不光是因为李讷罕见的情绪失控,更让人好奇,一个演员要下多少功夫,才能让至亲之人产生这样的错觉。 古月这个名字,从此和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紧紧绑在了一起。 古月能走上这条路纯属偶然。 1978年那会儿,全国都在找能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员,叶剑英元帅亲自盯着这事。 总政文化部筛了两万多人,最后挑出二十张照片放叶帅桌上,他拿着放大镜一张张看,到昆明军区文化干事胡诗学的照片时停住了,跟旁边的耿飚说“这人眉宇间有股忧思劲儿,像”。 本来想就这么定了,但后来发现还得改名字,把“胡”字拆成“古”,再加上“月”,就有了“古月”,意思是光照千秋。 进了中戏培训才知道难。 老师说外形得像,他半年就胖了十五公斤,湖南方言学了三百多个词,《毛泽东选集》批注写了十万字。 1981年演《西安事变》,这是他第一次上银幕,邓小平看完说“形神兼备”,这下全国都知道有个演毛主席特别像的古月了。 之后二十多年,他演了三十七部影视作品,拿了十二个奖,观众说看到他就像看到毛主席本人,尤其是中老年观众,百分之八十三都这么觉得。 1990年那次握手对古月影响挺大。 他后来在采访里说,本来以为外形模仿到位就行,见了李讷才明白,得把伟人的精神气演出来。 拍《毛泽东的故事》时,为了演好饥荒时期,他主动节食瘦了二十斤,结果在片场低血糖晕倒了。 同事劝他别这么拼,他说“观众看着呢,不能马虎”。 那会儿特型演员不好当,不光要学说话走路,还得琢磨伟人心里在想什么,有时候演完戏好几天都缓不过来,怕自己走不出来。 谁也没想到,2005年会出意外。 那年六月,古月在佛山参加红色文化节,下雨还坚持表演,衣服湿透了重得很。 晚上想蒸桑拿缓解疲劳,同伴劝他别去,说他有高血压,可他没听。 进去二十分钟就不行了,医生赶到时已经晚了,急性心梗,才六十八岁。 后来他妻子张燕在节目里说,他抽烟二十年,一天两包,熬夜拍戏是常事,1999年体检就查出高血压,一直没好好治,还为了控制体重吃利尿剂,这些都给他的身体埋下了隐患。 古月走后,特型演员行业开始重视健康问题。 中国电影家协会专门出了白皮书,把他的事当案例,要求定期检查身体,配营养师和心理医生。 北京安贞医院的专家说,高血压病人蒸桑拿风险太高,高温会让血压骤升,诱发心梗。 他的离开不光是艺术界的损失,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不管多忙,身体都是本钱。 古月这辈子演了八十四次毛主席,从《西安事变》到《长征》,每个角色都刻在观众心里。 他常说自己不是在演伟人,是在学习伟人,这种态度让他的表演有了灵魂。 最后他把角膜捐了,骨灰撒进长江,就像他演的那些角色一样,一生都在为别人着想。 现在再看他的电影,不光能看到历史,更能看到一个演员对艺术的敬畏和执着,这可能就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