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傻眼了吧,赴日旅游这就是不听劝的后果,去的潇洒,想回来可不容易了。航班取消买不到

傻眼了吧,赴日旅游这就是不听劝的后果,去的潇洒,想回来可不容易了。航班取消买不到票的比比皆是。   大阪关西机场更是乱成一锅粥,这就是无视官方预警的必然下场!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11月14日,外交部、文旅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最高级别旅游提醒,明确告知中国公民近期避免非必要前往日本,已在日人员尽快规划返程。 驻日使馆还接连推送安全预警,国航、东航、南航等10家主流航司,立马也开通了免费退改通道,等于把“风险信号”和“退路”都摆到了明面上。 可就是有不少人抱着“没事”、“影响不到我”的侥幸心理,硬要往日本跑,结果现在被堵在异国他乡,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现在的关西机场,说是“大型滞留现场”一点都不为过。 11月24日的数据显示,已有12条中日航线彻底取消全部航班,涉及大阪、名古屋、福冈等热门目的地,未来一周航班取消率在11月27日达到21.6%,创下一个月来的峰值。 而关西机场更是重灾区,天津滨海至关西的航线取消率飙到65%,南京禄口至关西的取消率59.4%,就连上海浦东、广州白云这些一线城市的热门航线,取消率也突破了30%。 机场里的显示屏一片飘红,“取消”两个字看得人头皮发麻,地勤人员每隔十分钟,就广播一次“直飞中国的航班全满”,原本每天五班的大阪至上海航线,现在砍得只剩一班,北京、广州的直飞航班更是一票难求。 有游客在旅游群里发视频,值机大厅排起了数百米的长队,大家拖着行李箱挤在改签柜台前,有的人从早上等到深夜,就为了抢一张中转第三国的机票。 还有二十多个去杭州的游客,因为台风逼近叠加航班取消,干脆包了大巴赶三百公里去宫古机场,就盼着能早点踏上归途,这分明是花钱买罪受。 更让人糟心的是,就算侥幸找到返程方式,要么价格翻倍,要么维权无门。 之前北京飞大阪的机票往返也就三千多,现在滞留游客想改签到首尔再转机回国,单段机票价格就涨到了八千多,有的中转曼谷的联程票,更是炒到了一万五,相当于之前往返机票的五倍。 而退改环节的坑,更是多到防不胜防,北京消费者李女士预订的北海道旅行订单,申请退款后进度条停滞72小时,客服说签证费580元不退,可日本驻华使馆明明公告可以全退;上海有个白领预订的大阪酒店,客服也以“日方拒绝取消”为由拒绝退款。 不少游客还被诱导选择“自愿退款”,结果被扣了数百元手续费,这种“趁火打劫”的操作,把游客的处境逼得更难了。 如此看来,这场返程危机根本不是突发意外,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必然结果,完全是可以预见、可以规避的。 之所以有这么多航班取消,核心原因是中日航线客座率持续低迷,现在平均客座率只有58%,远低于70%的盈亏线。 以北京至大阪航线为例,每班至少要130人才能保本,现在平均只有85人,连续三个月每班亏损超15万元。 再加上航空煤油价格上涨12%,日本主要机场起降费和服务费同比提高8%,航司为了止损只能大规模缩减运力,全日空更是宣布从12月起削减20%的中日航线。 而这一切的导火索,正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1月7日,在国会发表的涉台挑衅言论,以及今年以来针对中国公民的违法犯罪案件增多,导致双边人员交流气氛紧张,国家才及时发布旅游提醒。 可就是有人把善意的提醒当耳旁风,觉得“政治风波和旅游没关系”,结果现在被市场规律和现实风险狠狠上了一课。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早就为滞留游客留出了后路,驻日使馆在关西机场加设了临时服务点,免费发水发饼干,工作人员三天处理了两千多起求助,帮大家查询转机签证和行李直挂问题。 关西机场也把三个改签柜台加到八个,工作人员抱着平板电脑,在队伍里穿梭协助查询方案。 可就算这样,也架不住不听劝的游客数量太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然有人要付出更多时间和金钱成本。 更讽刺的是,关西机场大滞留的同时,还暴露了当地的安全隐患,11月25日下午,一名20岁中国游客从航站楼四楼坠落,涉事区域护栏高度仅1.2米,顶部还有15厘米宽的平面,缺乏防攀爬设计,这也让滞留游客的安全风险又加了一层。 那些现在被困在日本的游客,或许该好好反思一下,国家花大力气发布预警、协调航司开通退改通道,不是为了限制大家出行,而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和利益,可偏偏有人心存侥幸、无视规则。 这场“去时潇洒,归时狼狈”的闹剧,就是侥幸心理战胜理性判断,个人私欲凌驾于安全提示之上的结果。 现在中日航线收缩的趋势还在持续,后续想回来只会更难,这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国家的每一次预警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基于事实和风险的专业判断,不听劝的后果,终究要自己承担。 希望这些滞留的游客能早日顺利回国,也希望其他人能吸取教训,下次再遇到官方旅游提醒时,别再抱着侥幸心理,毕竟安全回家,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