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司机订单不断,为市民提供便利出行服务;外卖骑手、快递员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编织城市快速配送的网络;货车司机一直在运输途中,为城市建设日夜奔波;作为新就业群体,他们是城市脉动的“毛细血管”,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如何为新就业群体打造友好场景,让他们更好地融入重庆城市发展?11月26日,“2025中国向上·向‘新’出发”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了位于九龙坡区的“三司一员”党群服务中心——红心蚂蚁登途驿站。一栋形似货车的红白相间的建筑,屋顶上矗立着一只巨型“红心蚂蚁”形象IP。如今,这座驿站正以2000余平方米的温暖空间,成为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和外卖员等暖“新”归处。

红心蚂蚁登途驿站
打造新就业群体“路上的家”
货车司机张师傅将车驶入红心蚂蚁登途驿站。他熟练地为车辆充电后,走进“友好食堂”:五荤五素一汤一水果的自助餐仅需15元;饱餐后的一次热水澡,让他卸下长途奔波的疲惫。
“以前跑长途,最难的不是路远,而是找不到一个能踏实吃饭、洗澡、歇脚的地方。”他说,“现在不一样了,这里有热饭、有热水,就像我们路上的家。”
在这片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几乎囊括了司机们日常所有的“刚需”:生活服务区提供24小时热水、免费WIFI、洗衣烘干、10元快剪、低价理疗以及休闲阅读等;健康关爱区每周有全科医生驻点,提供免费基础体检;智慧政务区配备驾驶人自助体检机,30分钟内可完成年检换证;休闲区则有台球、篮球、乒乓球等,甚至还有一片文体活动区,供暑期缺乏看护照料的“小候鸟们”使用。

驿站智慧政务室,司机可通过自助体检机体检

驿站内,司机正在打桌球
“我们不做表面功夫,而是解决真实痛点。”驿站党支部书记陈乾宏介绍。调研中,司机们普遍反映重庆夏日闷热难耐,驿站为此增设淋浴间和洗衣房,让奔波的身影能“清爽再出发”。
驿站更将暖“新”融入每一个细节中,例如,充电区配置36把充电枪,含2把超充枪,确保司机“快充快走”;政务自助设备让驾驶证年检等流程从“跑多次”变为“半小时办结”。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创新运营模式:政府统筹规划与软装,引入重庆登途集团负责硬件建设与运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党群联动”的机制。
“从设计到落地,我们不断调研、不断调整。”陈乾宏回忆,驿站的选址历经科学论证——毗邻三大商圈的渝州路,日均服务约2000名司机,是真正的“需求高地”。光是充电枪的数量和功率配置,就开了三次协调会。
一面名为“最美的您”的照片墙,定格了30张司机笑脸:刚卸完货的货车司机、结束接单的女网约车司机、理发后精神焕发的老师傅……每一张笑脸背后,都是城市温度的具象表达。

各类人体测试

驿站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心
迭代升级成“综合枢纽”
红心蚂蚁登途驿站建成了,但服务没有止步。
2025年7月运营后,驿站持续迭代升级:最新方案提出推动从“暖心驿站”升级为“综合枢纽”,推出五大创新服务:
凝“新”思想堡:设置红色学习角与流动党员报到点,传递党的声音;
暖“新”托管营:联动志愿者提供学业辅导,解决“小候鸟”看护难题;
育“新”技能站:合作开展应急救援、电商运营等培训,拓宽职业路径;
亲“新”服务点:引入交巡警线下处理违章,建立“友好积分”制度,激励受助者成为助人者;
聚“新”议事厅:通过线上线下降本增效建议闭环,让司机化身城市治理“千里眼”“顺风耳”。
“我们不仅要服务,更要搭建平台,推动他们从‘服务对象’成长为‘治理伙伴’。”九龙坡区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强调。正如一位网约车司机在留言簿上所写:“这里不只是一个驿站,更是一座城市对劳动者的尊重。”
红心蚂蚁登途驿站,如同一座城市温度计,丈量着民生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它以党建引领摆脱新就业群体的困境,用智慧化与人性化设计重塑“路上的家”,更以“双向奔赴”的升级路径,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范式。
暖“新”场景同样出现在巴渝大地的各个角落。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公布了一组数据:重庆已建成友好驿站、友好商户等1万余个,新增骑手临时停车位6198个,首批试点“爱新餐”服务超4万人次,搭建“小哥来了”数字化应用场景,骑手平均入门时间从3分钟缩短至5秒钟,聚焦新就业群体入职、晋升、转岗等各阶段需求破解职业发展瓶颈,帮助获得人才等级认定3599人、大学圆梦320人。
针对新就业群体普遍存在的停车难、充电难、就餐难、休息难、融入难、保障难和发展难等问题。重庆还将持续深化暖“新”驿站、医疗、保险等15类54项服务项目。
上游新闻记者严薇摄影记者甘侠义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