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调解三式”守护弥渡乡村平安

近年来,面对山林地界纷争、邻里婚恋矛盾等基层常见难题,弥渡县创新推出“多长联调”“女子调解队”“行业联调”三大调解模式,以多元力量整合、柔性方式介入,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让平安和谐的阳光照亮田间地头。

“多长联调”——聚部门合力破疑难积案

“帐篷撤了,大家都回家过日子喽。”该县苴力镇青石湾村与矣者棚村交界处,随着最后一顶值守帐篷被拆除,持续多日的山林地界纠纷终于画上句号。

这场涉及村民、关乎企业生产的群体性矛盾,随着“五长联调”机制的实践顺利化解。

苴力镇综治中心主任李先应回忆起当时的紧张局势仍心有余悸。当时,青石湾村村民自发搭建帐篷驻扎争执地,阻碍采石公司采石作业,矣者棚村村民随即响应抗议,双方剑拔弩张。

危急时刻,“五长联调”机制迅速启动。综治中心网格长统筹协调,派出所所长带队维持秩序,司法所所长现场普法,法庭庭长解读产权法规,驻乡镇检察工作室主任监督调解程序,五方力量各司其职又协同作战。

“白天分组入户做思想工作,晚上汇总情况调整方案,既要讲法律底线,也要顾乡情民意,更要维护好村民、集体、企业各方合法权益。”调解团队顶着寒风连续作战,一边组织专业人员重新勘测山界,一边用“情、理、法”三招化解心结。

这场纠纷的化解,印证了“五长联调”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的转变,如今,该机制已由县级部门结合实际需要拓展为“多长联调”,不断吸纳更多行政部门力量,成为破解疑难复杂纠纷的“金钥匙”。

女子调解队——用柔功夫破解硬难题

如今,该县女子调解队已发展到168支,她们扎根大小网格,成为基层调解的“生力军”。

今年7月,苴力镇一村民在临沧市内因情感纠纷引发矛盾。得知情况后,苴力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和女子调解队队员一起前往临沧。在这场跨区域的纠纷中,女子调解队队员耐心听取当事人诉求,联系当地部门核实情况,从家庭责任、情感维系、法律后果等多方面耐心疏导,最终让双方冷静处理分歧,避免矛盾升级。

苴力镇女子调解队队长邹倩星介绍,调解队成员都是熟悉法律政策、知晓民情民俗的“本土专家”。从家长里短的邻里摩擦到跨区域的婚恋纠纷,女子调解队用“柔功夫”破解“硬难题”。

她们带着小板凳走进田间地头,捧着保温杯坐在百姓家中,用拉家常的方式讲政策、释法理,让调解不再是冰冷的程序,而是充满温度的沟通,成为基层治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行业联调——以专业力量化领域纠纷

“这些虎头蜂太吓人了,蜇伤了人还咬蜜蜂。”今年8月初,德苴乡综治中心接到东升村村民紧急求助,这次的矛盾因一户村民养殖的虎头蜂引起。

案件受理后,该乡综治中心迅速启动“1+3+N”排查机制,由综治中心统筹,派出所、司法所、农业组三方协同,村委会、网格员、调解员共同参与。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带着政策文件上门,详细讲解禁养依据;司法所干部现场普法,阐明养殖风险与法律责任;村委会干部则从邻里关系入手,劝说养殖户换位思考……

经过多轮面对面调解,张某与受损村民签订协议,主动销毁虎头蜂巢穴,一场涉及公共安全与经济利益的纠纷圆满化解。

“不同纠纷要找对‘门’,行业联调就是让专业人办专业事。”德苴乡政法委员李向东介绍,该乡将中心校、卫生院、民政办、林草组、国土所等10余个行业部门纳入联调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纠纷精准匹配调解力量。

记者肖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