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09年4月成都郊外,泥泞与石板拼接的乡间小路上,一位裹着短褂的粪夫正推着独轮

1909年4月成都郊外,泥泞与石板拼接的乡间小路上,一位裹着短褂的粪夫正推着独轮车——车上绑着大号木桶(专用于装载城市粪水),车把被重物压得微微弯曲;身旁同行的乡民拢着粗布长褂,赤脚踩在沾着泥点的路面上。远处小路还跟着挑担的队伍,身后是铺展的农田,田埂旁的枯枝刚冒新芽,远处的村落隐在薄雾里,把川西平原春耕前的农忙气息裹在轻寒的风里。 当时城市粪水是川西农田的核心肥料,专门形成了“粪夫”职业群体——他们负责从成都城内民居、公厕收集粪水,以独轮车、挑担的方式运至郊外农田,售卖给农户,1909年正值川西春耕育秧期,粪水是稻田肥田的关键物资,因此粪夫们会在春耕前集中运输;独轮车是当时近郊短途运输的主力工具(载重量优于挑担,适配乡间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