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一80后男子因双亲都已不在,其最近一次回到老家,跪别老房子并锁门藏钥砖下,安静离家的一幕,让不少网友看得眼眶红润。 徐州村里的老宅里,墙上挂着一顶旧草帽,帽檐磨破了边,草编纹路里沾着泥土痕迹。 范先生抬手触碰时,想起父亲曾戴着它下地干活,父亲总说这草帽遮阳挡雨,戴了十几年舍不得扔。 衣柜里放着件没织完的浅灰色毛衣,袖口有缝补痕迹——那是他小学时爬树划破衣服,母亲连夜用同色毛线补的。 他把毛衣拿出来,指尖能摸到毛线的粗糙质感,这是母亲当年没完成的活计。 父母房间的床板上,铺着母亲织的粗布床单,深灰色格子有些褪色,摸起来糙糙的。 小时候他常躺在这张床上听母亲说话,如今床单还保持着铺展的模样,只是没了往日的温度。 堂屋八仙桌上的父母遗像蒙着薄灰,范先生找了块抹布轻轻擦拭。 相框边缘被摸得发亮,是父亲生前常擦的痕迹,父亲曾说要让照片里的人“看清家的样子”。 擦完遗像,他走到大门边,手指抚过门框上的刻痕。 从下往上数,第三道是他十岁时的身高,最高那道旁,父亲写的“吾儿长过我矣”清晰可见——这是父亲当年帮他量身高时留下的。 这栋老宅是父亲上世纪八十年代盖的,2018年范先生特意攒钱翻修,换了断桥铝窗户,刷了白墙,想让父母住得舒服。 可父亲在翻修后的房子里只住了四年,2022年因突发心脏病去世。 今年年初,母亲因病情加重进了养老院,医生说时日不多。 前一天,范先生在养老院待了两个多小时,母亲始终昏睡,他握着母亲的手喊“妈”,母亲只动了动眼皮,嘴角轻撇,没睁开眼。 从养老院出来,范先生没直接离开,绕路回了老宅。 蹲在门口,他熟练地抠开第三块砖——小时候他总把糖藏在这里,现在他把钥匙塞进去,再盖好砖,拍掉浮土。 直起身,范先生对着老宅跪下,额头贴地磕了三个头。 起身时,胸前衣服湿了一小块,眼睛泛红。 他想起以前出门打工,母亲总追着往他包里塞煮鸡蛋,父亲坐在门槛上抽旱烟,走到村口回头,还能看见两人倚着门框望。 网上有人说他磕头矫情,可他知道不是。 有网友说:“我爸走后,我每次锁老家门都要在门口站好久,钥匙揣了五年没敢丢,总觉得转个身还能看见他坐在门槛上喊我吃饭。” 还有人留言:“去年给我妈办完后事,锁门时摸到门框上我小时候刻的身高线,当场就哭了,以前嫌她唠叨,现在连听她唠叨的机会都没了。” 也有网友感同身受:“我老家也有这么一栋空房子,每次回去都要把父母房间的床单重新铺一遍,好像他们还在一样。 藏钥匙的地方和范先生一样,也是门口的砖底下,总盼着万一有一天还能像以前那样,推开门就听见他们的声音。” 还有人说:“不是矫情,是这房子里全是回忆,一砖一瓦都带着爸妈的温度,磕的哪是头啊,是对他们的念想。” 就像河北的张先生,去年给父亲办完丧事后锁门,在门后发现一沓没拆的家书,当场哭了;还有网友把老家钥匙揣了三年,总觉得回头能看见父亲喊他吃饭。 范先生朝着村口走,每走几步就回头看。 旧草帽、粗布床单、门框刻痕还在,门口第三块砖下的钥匙,藏着他“万一母亲病好能回来”的念想。 他的身影渐渐消失,老宅立在原地,装着满是父母痕迹的回忆。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