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的体操名将桑兰现状,2013年嫁给身价千万的富豪丈夫,婚后被丈夫和儿子宠上天。 2025 年桑兰公益基金会儿童康复营,她笑着给孩子讲 “轮椅上的小勇士” 故事,声音温柔有力量。 儿子黄小宝蹲在旁边,帮残疾小朋友调整绘本角度,还小声说 “我妈妈以前也很勇敢”。 桑兰摸了摸儿子的头,想起 2014 年决定生孩子时,医生那句 “风险太高,可能保不住你”,也想起 1998 年那场改变一生的意外。 1998 年 7 月美国纽约友好运动会训练馆,17 岁的桑兰站在跳马旁,深吸一口气助跑、腾空。 落地瞬间,她没稳住重心,头部重重撞向地面,身体瞬间失去知觉,现场教练和队友都慌了。 送医后,医生拿着 CT 报告说 “第六、七节颈椎错位,脊髓严重损伤,胸部以下可能终身瘫痪”。 醒来时,她动了动手指,却感觉不到腿的存在,教练红着眼说 “先好好养伤”,她却追问 “还能练体操吗”。 1998 年至 1999 年,桑兰在美国接受治疗,每天要做 6 小时康复训练,拉伸肌肉时疼得浑身冒汗。 有次她忍不住哭着说 “不想练了”,妈妈却拿出她以前拿冠军的照片:“你以前练体操那么拼,现在也不能放弃。” 她看着照片里站在领奖台上的自己,咬着牙继续训练,哪怕手指只能轻微动一下,也觉得是希望。 1999 年回国时,她坐着轮椅走出机场,面对记者的镜头,第一次露出了受伤后的笑容。 2013 年桑兰和黄健新婚之夜,她靠在黄健肩上,轻声说 “我想有个孩子,让家更完整”。 那时她刚从北大毕业不久,事业慢慢起步,却总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 看到朋友带孩子来家里玩,她会盯着孩子的笑脸发呆,想起自己 17 岁前在体操房挥洒汗水的日子。 “我知道难,但我想试试,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桑兰握着黄健的手,眼神坚定,她想证明瘫痪打不倒自己。 2014 年初桑兰查出怀孕,第一时间去医院咨询,医生拿着检查报告皱紧眉头。 “你高位截瘫,无法自主排汗,孕期发烧可能危及生命,还会引发严重贫血”,医生一条条列风险。 桑兰坐在诊室里,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没说 “放弃”,只问 “怎么做才能降低风险”。 2014 年孕期第 4 个月,桑兰因严重贫血晕倒,被紧急送医,医生再次劝她终止妊娠。 躺在病床上,她摸了摸还没显怀的肚子,隐约能感觉到轻微胎动,突然更坚定了要生的决心。 “1998 年我从鬼门关闯过来,现在也能护着我的孩子”,她跟黄健说,还拉着医生制定更细致的监护方案。 从那天起,她每天严格按医嘱吃饭、休息,黄健则 24 小时守在身边,记录她的体温和血压,就像当年陪她康复一样。 1999 年桑兰从美国回国康复,躺在病床上的她,曾因 “再也站不起来” 偷偷哭。 妈妈坐在床边说 “你还有我们,以后的日子还长”,可她总觉得 “自己是个累赘”,甚至想过放弃学业。 直到 2000 年遇到黄健,他带她去看残疾人艺术团表演,告诉她 “身体残疾不代表人生残缺”。 慢慢的,她开始接受自己的现状,考上北大新闻系,还萌生了 “要活得比以前更精彩” 的想法,而生孩子是其中一步。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后,桑兰参与残疾人公益活动,看到很多残疾家庭因没有孩子而孤单。 有位残疾妈妈跟她说 “有个孩子,再苦的日子都有盼头”,这话在她心里埋下了种子。 她想起自己受伤后,是家人的陪伴让她挺过难关,也想给身边的人一份牵挂。 “别人做不到,不代表我也做不到”,她跟黄健说,还偷偷咨询了国外的医学专家,了解高位截瘫生子的可能性。 2014 年孕期第 8 个月,桑兰血压突然升高,被送进 ICU 观察,黄健守在病房外整夜没合眼。 医护人员每天给她做胎心监护,她也努力调整心态,还会跟肚子里的孩子说话:“宝宝,跟妈妈一起加油。” 那段时间,她瘦了 10 斤,却没掉过一次眼泪,因为她知道 “孩子是她对抗命运的又一次胜利”。 2014 年 4 月黄小宝出生那天,桑兰在手术台上听到孩子的哭声,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 医生抱着孩子给她看:“是个健康的男孩”,她虚弱地笑了,觉得比当年拿体操冠军还开心。 黄健冲进病房,先看了看桑兰,又小心翼翼抱起孩子,声音哽咽:“我们有儿子了,你太厉害了。” 如今,54 岁的桑兰依旧坚持做公益。 儿子黄小宝已经上初中,会主动帮她推轮椅,还会在她直播时帮忙调试设备,像个小帮手。 桑兰偶尔会跟朋友说:“从 17 岁瘫痪到现在,我从没认输,生孩子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爱能战胜一切困难。” 从体操新星到轮椅上的母亲,桑兰用勇气和爱,把命运的坎坷,变成了生活里最温暖的风景。 主要信源:(三联生活周刊——桑兰:完美人生的现实选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