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未来,城市发展将会提供怎样的产业机遇?在城市规划行业深耕数十载,蕾奥规划已先行探路。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蕾奥规划,公司董事长王富海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以“城市运营”为核心的阶段正加速到来。
打造“三位一体”体系
王富海认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应体现在降本增效和可持续运营上。“城市运营”比“城市更新”“智慧城市”等概念更贴切于存量提质,是城市发展新阶段所需要的新质生产力。城市发展的主题将从“如何建好一个戏台”,转向“如何让戏台从早到晚都有好戏连台”,让存量资产通过精细化、智能化的运营,持续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为适应城市发展从“增量建设”向“存量运营”转型的新趋势,蕾奥规划在几年前已启动战略转型,从过去以规划设计为主,转为规划设计、城市运营、智慧城市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在城市运营领域,公司以智慧和运营为核心,聚焦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及各类项目在城市更新中的实际需求,提供系统化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智慧城乡领域,公司一方面致力于提供各类数字化产品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用数字化赋能各种城市运营场景,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
在规划设计板块,公司将保持并继续扩大规划设计与工程设计业务,与城市运营和智慧城乡板块形成融合互动,通过多专业、全流程、特色化的拳头产品打造树立行业内的独特地位,并通过双向赋能强化产业规划技术能力,率先把公司打造成为能够将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深度融合的综合机构,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蕾奥规划在北京发布了城市大模型系列产品,为城市治理提供从数据洞察到决策输出的全链路智能服务。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规划设计、城市运营、智慧城市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以协同发展的模式抓住城市存量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依托三大核心路径
有了“城市运营”的新方向,蕾奥规划如何将理念转变为现实的成效呢?
对此,王富海表示,核心路径在于降本增效、精细化与模式创新。
具体而言,降本增效是“城市运营”业务最直接的价值体现。精细化则是城市运营的灵魂,其精髓在于极致的“颗粒度”管理。城市运营单元须从宏观的片区或社区,下沉至微观的楼宇、街道甚至设施。它要求运营者能够洞察并响应不同单元在特定时空下的差异化需求,从而实现服务与资源投放的“精准滴灌”而非“大水漫灌”。
王富海举例称,可通过对公园周边人群活动需求和规律精细分析,动态调整公园中公共空间的服务配置,丰富设施功能。这正是城市从“管理”走向“治理”、从“标准化供给”迈向“个性化服务”的飞跃。
模式创新,关键在于培育一部分运营场景的市场化模式,建立“城市运营”的可持续机制。王富海提出了“大运营行业”的构想,“正如过去的‘大建设行业’囊括了设计、施工、建材、中介等,城市运营也将催生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
王富海表示,这个行业将涵盖智慧停车、市政设施管养、社区服务、文体设施运营、数据增值服务等无数场景,每一个场景都可能诞生新的龙头企业。
同样,金融赋能也是“城市运营”血脉畅通的保障。“城市运营”需要长期资金,王富海说:“‘城市运营’需要长期资金支持和不动产金融。借助公募REITs,城市优质存量资产的未来收益可以实现证券化,从而为‘城市运营’提供至关重要的金融活水。”
构建三大核心能力
面向“十五五”新征程,蕾奥规划将如何行动?
王富海表示,蕾奥规划的战略转型,将围绕“城市智慧运营”展开,旨在构建三大核心能力:首先是规划赋能,发挥公司传统优势,为“城市运营”提供顶层设计和产品设计;其次是数字赋能,大力发展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业务,利用AI等技术打造垂类运营平台,并改进场景运营工具;最后是金融赋能,积极探索与资本合作,设立城市运营基金,以投资带动运营产品的落地实施,并让场景运营成为投资热土。三种能力叠加,将推动蕾奥成为城市运营的“操盘手”。
据悉,蕾奥规划正在探索的“公园元宇宙”项目,旨在通过垂类AI模型,为市民精准推荐个性化、小众的城市休闲活动,弥补综合性AI工具的不足。
在传统规划设计业务中,蕾奥规划也在着力注入“运营思维”,重塑价值链。在蕾奥规划的设想中,未来的建筑设计不仅要让甲方满意,更要说明通过运营实现长期经济回报的系统方案,如造价节约、能耗降低、空间复用等,推动设计从一门技艺转向关注全生命周期价值的科学。
前路漫漫,蕾奥规划从“增量建设”到“存量运营”的航向已然锚定。“蕾奥规划希望在这条新航路上乘风破浪。”王富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