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95岁的奶奶很喜欢碎碎念念! 唠叨一些我听不懂的话:奶奶说富不睡大宅,贫不出远门! 我问她点解啊? 她跟我说了一点朱元璋被迫出远门的生存哲理! 当年朱元璋在起义前,是因为在家乡活不下去了(饥荒、亲人亡故)才去当和尚,当和尚也活不下去了才被迫流浪,他的“出远门”是被生存所逼,而非主动选择。 正面理解: 这句话是强调“条件不成熟时不要盲目冒险”。比如,一个身无分文的人,不应该借钱去大城市创业,而应该先在本地找份工作,积攒经验和启动资金。 贫不出远门:很多古代小说里都有“穷秀才变卖家产、赶考途中遭遇不测”的桥段,这正是对“贫出远门”风险的形象描绘。 再看看这句富不睡大宅: 1⃣️表面意思: 即使你很有钱,也不要一个人睡在过于宽大、空旷的宅院里。 2⃣️安全考量: 在古代,安保措施有限。宅院过大,人手不足,容易成为盗贼觊觎的目标,空旷的环境也不利于防范。 名人例子与佐证: 1⃣️和珅:富可敌国,宅邸(恭王府)极尽奢华,但最终家破人亡。他的大宅子恰恰成了他罪证的集中体现。 2⃣️现实观察:很多真正的富豪,其卧室往往并不巨大,而是追求舒适、温馨和有安全感。乔布斯家的卧室就 famously 几乎空无一物,只有一盏灯和一个床垫,体现的是一种极简与专注,而非追求空间的阔大。 1⃣️富不睡大宅,是教导人在顺境时要懂得收敛、居安思危,防止由盛转衰。 2⃣️贫不出远门,是教导人在逆境时要懂得蛰伏、稳住阵脚,避免陷入绝境。 所以无论贫富,都要有风险意识,做出与自身条件相匹配的理性决策。 这些“老人言”,在今天这个充满变化的社会里,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