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充电宝新规即将落地:成本激增或触发终端售价结构性调整 随着工信部《

充电宝新规即将落地:成本激增或触发终端售价结构性调整 随着工信部《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研讨进入尾声,充电宝行业正面临一场由技术标准升级引发的深刻变革。 新规预计于2026年6月全面实施,其严苛的测试要求与智能化改造需求,或将推动充电宝终端售价上涨30%以上,但行业专家指出,长期来看,消费者将获得更安全、耐用的产品体验。 新规核心: 安全标准全面升级,行业洗牌加速 新国标在整机、线路板、电芯三大领域提出数十项技术革新: 整机需标注“建议使用寿命”及代工厂全称,杜绝贴牌乱象; 线路板强制配备智能保护功能,实时显示电池健康度; 电芯测试标准大幅提高,直指热失控风险。 据参与研讨的企业透露,现有产能中近七成因无法达标面临淘汰,行业集中度将显著提升。 成本拆解,原材料与工艺升级推高制造成本: 以10000mAh充电宝为例,新规下三大核心部件成本激增: 电芯需采用更高密度材料以满足严苛测试,成本上涨40%-50%; 智能保护型电路板成本较普通版翻倍,若增加联网模块则再增15-20元; 外壳材料需升级为防火复合材料,成本翻倍。 综合测算,单台制造成本将从70-80元跃升至100-110元,终端售价或上探至150-300元区间。 市场分化:头部企业主导,共享充电宝承压 尽管成本压力显著,但行业反应呈现分化: 头部品牌凭借技术储备快速抢占合规市场,其产品通过新认证比例预计超80%; 而中小企业或因成本压力选用低价电芯,导致市场出现“合规但质量参差”现象。 此外,共享充电宝企业因线下渠道分成高企,若无法通过技术升级降低运维成本,可能进一步涨价或退出市场。 行业展望:安全与智能成主流,消费者迎质量红利 新规实施后,充电宝市场将告别“低价混战”,转向“安全+智能”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消费者虽需为更高品质支付溢价,但产品寿命延长、事故率降低,长期使用成本反而下降。 这场由标准升级引发的变革,终将推动行业走向更透明、更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