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合肥进出口总额即将突破4000亿元大关

大皖新闻讯11月25日,大皖新闻记者从合肥市“十四五”系列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合肥外贸实现跨越式发展。外贸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8,较2022年前进7位,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2597.2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3790.7亿元,总量迈过千亿增量台阶,预计“十四五”末将突破4000亿元大关。

今年进出口总额增幅居长三角万亿城市首位

这五年,外资大项目持续落户合肥。蔚来中国总部、大陆、康宁持续在肥投资,大众全球第二研发中心列入国家标志性外资项目,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较“十三五”末提升43.2个百分点。渣打、友邦、山姆会员店等高端服务业项目落地。

合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截至今年9月底,在37个“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累计新备案境外投资项目260个,推进中泰“两国双园”创建,在匈牙利、柬埔寨授牌成立市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今年1-9月,合肥市进出口3295.9亿元、增长21.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7.8、6.1个百分点,增幅居长三角万亿城市第1位、全国万亿城市第3位;实际对外投资增长40.3%;服务外包总执行额增长12.5%;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22.1%。1-10月,实际使用外资(FDI)增长69.1%。

“新三样”去年出口同比增长31.2%

分析合肥外贸结构,机电产品占全市出口比重从2020年的73.2%增长到2024年的80.3%,提高7.1个百分点。2024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2065.4亿元、同比增长13.2%,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以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等“新三样”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全市“新三样”实现出口348.4亿元,位居全省第1位。

合肥贸易伙伴也日趋多元。2024年全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超过210个,形成了以欧盟、东盟、美国三大市场为主体,非洲、南美、印度等新兴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广阔国际市场。特别是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RCEP的深入推进,2024年,对“一带一路”、RCEP国家进出口占全市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41%、25.9%。

合肥还提升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水平,强化“跨境电商+产业带”建设,推动优势产业上线阿里国际站、亚马逊、速卖通等第三方平台,加快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光伏新能源、纺织服装、家居园艺、小家电、消费电子5大跨境电商产业带。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024年实现服务贸易额3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6.1%。

国际货邮吞吐量将首次突破4万吨

开放经济需要高水平的开放通道建设。

这五年,合肥提升航空口岸国际货运能力,截至目前,开通合肥至纽约、列日、特拉维夫等12条国际货运航线,合肥新桥机场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由2020年2.33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2.94万吨,年均增速5.6%。预计“十四五”末国际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4万吨。

同时,合肥推动中欧班列(合肥)增点扩面、加密运行,2024年开行909列,较2020年增加341列,年均增长12.5%。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开行超5400列,开行线路覆盖20个国家、177个站点;累计开行企业定制班列超1600列,为全省16个地市、600余家企业提供了定制化服务。

合肥还拓展铁海联运国际货运通道,“十四五”以来稳定运营合肥至上海、宁波、连云港等沿海港口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实现铁路班列与远洋货轮无缝对接,2024年铁海联运发运集装箱13.3万标箱,较2020年增加10.38万标箱,年均增长46.1%,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集装箱发运量突破49万标箱。

合肥水运港依托江淮运河承上启下、贯通南北的区域优势,打造“世界知名内河港口”。2024年外贸集装箱吞吐量36.62万标箱,较2020年增加11.83万标箱,年均增长10.2%,马士基、中远海运、达飞等多家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进驻开展业务,建成上海港内河集装箱中心,获批第九类危险品集装箱装卸资质,开通合肥至洋山港外贸集装箱直达航线、合肥至上海滚装船航线,通过南京、宁波、洋山等沿江沿海港口中转,货物可达世界各主要港口。

大皖新闻记者刘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