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和日本有冲突的时候,国人都会自发抵制日货。可这次冲突比历次都

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和日本有冲突的时候,国人都会自发抵制日货。可这次冲突比历次都严重,却没有人喊抵制日货了,到底是为啥?   其实,这还真不是不想抵制,是实在没有什么好抵制的了。以前日本的家电,摩托车,汽车等在中国都是抢手货,现在全部被国产取代了。正如台湾名嘴赖岳谦调侃的一样,日本现在也只有那个什么“片”,可以拿出手了。   遥想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才是日货的黄金时代,谁家要是有台松下彩电、东芝冰箱,那在小区里都得被高看一眼。我爸当年为了买台日立空调,攥着攒了半年的工资,凌晨三点就去商场排队,排到了还得托关系找票。   那时候的家电市场,基本是日本品牌的天下,国产货要么是粗制滥造的仿品,要么功能简陋得没法用。记得我家第一台国产洗衣机,洗一次衣服能震得整个阳台晃,脱水功能还不如手拧,用了没半年就当废铁卖了。   摩托车领域更是被本田、雅马哈垄断。九十年代末的县城街头,最风光的就是骑“本田王”的年轻人,发动机声音都比别的车清脆,加个油都得特意开到供销社的VIP加油机。   汽车市场更不用提,2000年初街上跑的合资车,十辆里有八辆是丰田、本田或者日产。凯美瑞被称为“老板专属座驾”,花冠成了出租车的标配,就连刚毕业的年轻人,都把买辆飞度当成奋斗目标。   那时候的国产车,外观抄日本车,发动机靠进口,奇瑞QQ刚上市时,因为长得像铃木奥拓,还被起诉过专利侵权。   那时候一有中日摩擦,抵制日货的呼声就特别高。2012年钓鱼岛事件时,我亲眼见过有人把刚买的日产车砸得稀烂,还有人去商场砸松下专柜,结果把柜员的手机也砸了——巧的是那手机还是诺基亚。   现在回头看,那种抵制更像一种无奈的宣泄,因为生活里处处都是日货的影子,想避开都难。就像有人说的,“早上用资生堂洗脸,中午用虎牌电饭煲煮饭,晚上看索尼电视,抵制日货等于把自己的生活掀个底朝天”。   但这十年间,情况悄无声息地变了。最先被攻破的是家电领域,格力、美的用性价比把日本品牌逼到了墙角。以前松下空调号称“十年不用修”,现在格力的保修政策直接给到十二年,制冷效果还更好。   我家2018年换的海尔冰箱,容量比以前的东芝大一半,耗电量却少了三分之一,价格才是当年的零头。数据最说明问题,2010年日本家电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还占35%,到2024年只剩不到5%,而且基本都是卖不动的高端机型。   现在商场里的日本家电专柜,导购比顾客还多,偶尔有老年人问起,导购都得强调“这是合资的,核心零件是中国造”。   摩托车市场更是成了国产车的天下。以前本田CB400是机车爱好者的梦想,现在春风、钱江的400cc车型,性能不输本田,价格却便宜一半。更狠的是电动车领域,雅马哈的电动摩托卖三万多,国产的小牛、九号只要几千块,续航还更长,现在街头的外卖小哥,十有八九骑的都是国产电动车。   汽车领域的反转最让人解气。十年前国产车企还在模仿丰田的发动机、本田的变速箱,现在比亚迪的DM-i混动技术,让丰田的混动系统都成了“老古董”。2023年比亚迪的全球销量超过了丰田,成为全球第一,以前要加价才能提的丰田汉兰达,现在终端优惠两万都卖不动,反倒是比亚迪唐要排队等车。   就连以前被日本垄断的小众领域,现在也被国产货拿下了。以前摄影爱好者必买佳能、尼康的相机,现在大疆的运动相机销量全球第一,画质不输索尼,价格却只要一半。   以前厨房必备的虎牌保温杯,现在被九阳、苏泊尔取代,保温效果一样好,还多了泡茶、炖煮的功能。   有人说日本还有高端领域没被攻破,比如精密仪器、高端芯片。这话没错,但这些东西普通老百姓根本接触不到,总不能为了抵制日货,去工厂里砸日本产的机床吧?   而且这些领域的垄断也在被打破,中芯国际的芯片已经能用在很多工业设备上,大族激光的切割机比日本的精度还高。更重要的是,日本这些高端产品,很多核心原材料还得靠中国,比如制造芯片的稀土,加工产能九成在中国,没有中国的稀土,日本的精密仪器就是一堆废铁。   其实不是大家不想抵制日货,而是国产货给了我们不用抵制的底气。以前抵制日货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现在换个牌子买国产,质量更好还更便宜,何乐而不为?   现在再看“抵制日货”这个话题,会发现它已经成了时代的眼泪。以前喊抵制,是因为我们没底气,只能用这种极端方式表达态度;现在不喊抵制,是因为我们有了自信,国产货的质量和实力,就是最硬的态度。就像有人在评论区说的:“最好的抵制不是砸掉日本货,而是让日本货卖不出去。”   最后,你们家里还有在用的日本货吗?是舍不得换还是没来得及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