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张召忠!你真是伟大的预言家!2015年你就说过:“美国啥也不干,让东方大国追,20年内赶不上美国!”这话说的太好了!这简直就是美国不想让我们赶上的心里话! 那会儿中美军力的差距,根本不是比谁的单一武器更亮眼那么简单,而是全方位的系统性鸿沟。先看最实在的钱袋子,2015年美国军费直接飙到5960亿美元,中国呢?1450亿美元,连人家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更关键的是军费使用的侧重点,美国光当年砸在研发上的钱就超过600亿,重点投向人工智能算法、高超音速武器材料这些前沿领域,而中国当时的军费还得优先解决"卡脖子"的基础问题——三代机航电系统国产化、常规潜艇降噪技术突破、航母阻拦索材料攻关,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 你以为军费多就只是买装备?错了!军事发展从来不是买几架飞机、造几艘船那么轻松,那是研发链条、人员培养、基地建设、后勤保障一整套体系的长期投入,美国光每年花在装备维护和技术迭代上的钱,就比咱们全年军费还多,这种积累下来的差距,短期内想追上谈何容易。 军费的差距直接体现在硬件上,尤其是海军,那落差看得人心里发紧,美国当时握着10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虽然每艘标准搭载46架作战飞机(含3个超级大黄蜂中队和1个F-35C中队),但凭借4部蒸汽弹射器,单日最大出动量能达到120架次,再加上全球70多个海外基地支撑,真正实现了"哪里有事就能到哪里",可这蒸汽弹射器也有短板,连续弹射10架战机后,航母航速就会从30节掉到22节,得暂停弹射恢复动力。 咱们的辽宁舰刚服役三年,2015年还在忙着单机起降训练,日均出动量不足10架次,连固定翼预警机都没法搭载,只能靠直升机预警,探测范围和指挥能力差了一大截,更别说形成完整的航母战斗群了。 驱逐舰方面,美国阿利·伯克级一口气列装了62艘,防空反导反潜样样行;中国052D才刚量产,全年也就服役了3艘,数量上差着二十倍,潜艇更不用提,美国72艘核潜艇游弋在各大洋,咱们的核潜艇数量连人家零头都不到,大部分还是常规动力潜艇,续航和隐蔽性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空军这边的代差更是扎眼,美国F-22隐身战机那会儿已经列装186架,虽然其中只有123架能保持战斗状态,但凭借隐身涂层和超视距作战能力,单机就能压制一个三代机中队。更别说F-35也开始批量交付,隐身战机队规模眼看着就要扩大。 中国呢?歼-20还在紧锣密鼓地试飞,连正式列装的影子都没有,主力战机还是歼-10A、歼-11B这些三代机,跟F-22比起来,隔着整整一代的技术鸿沟。 预警机差距更明显,美国E-3预警机有32架,400千米的探测距离能同时跟踪1500个目标,全球部署的机群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空中指挥;咱们的空警-2000才4架,受伊尔-76平台数量限制,不仅覆盖范围有限,连持续执勤能力都跟不上。 战略轰炸方面差距更大,美国20架B-2隐身轰炸机随时能执行全球打击任务,而中国轰-6K才刚完成空中加油改装,航程和载弹量连人家的一半都不到,只能实现区域威慑。 比硬件更关键的是体系化作战能力的鸿沟,美国那会儿早就建成了全球指挥控制系统,Link-16数据链能把太平洋舰队的舰艇、欧洲上空的战机、太空的卫星连成一张网,信息实时共享,打击指令秒级传递。 在2015年的"红旗"军演中,美军战机借助数据链,实现了对模拟目标的多波次精准打击,GPS全球定位系统更是厉害,民用精度就达到厘米级,军事应用上能引导导弹准确命中窗户大小的目标。 中国当时北斗系统还只有区域服务能力,主要覆盖亚太地区,精度也只能到米级,各军种的协同作战还在摸索阶段,陆军的战术电台和空军的预警机数据链不兼容,演习时经常出现信息不通、指令滞后的情况,有时候战机都飞到目标区域了,目标坐标才传过来。 美国的侦察体系也透着股让人胆寒的压迫感,全球鹰无人机那会儿已经部署了30多架,能在两万米高空持续侦察24小时,连地面车辆的车牌号都能拍清楚。 中国当时的侦察手段就单一多了,无人机刚列装翼龙-1,2015年才完成50小时实战测试,数量少得可怜,续航时间也只有20小时,侦察卫星也只有几十颗,分辨率大多在1米级,覆盖范围和重访周期都跟美国有不小差距。 张召忠将军的话,既点出了当时的现实差距,更道破了美国的心里话——他们就是怕中国追上来,所以才不断渲染"威胁论",想通过各种手段遏制咱们,可谁能想到,这才短短几年,中国军力就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福建舰用上了电磁弹射,效率反超尼米兹级的蒸汽弹射;歼-20列装数量突破200架,改进型还具备了超视距协同作战能力;北斗实现全球组网,精度不输GPS;055型驱逐舰一口气下水8艘,综合战力跻身世界前列。 你说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不是打了不少当初看衰咱们的人的脸?评论区聊聊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