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非要去日本,这下尝到后果了吧? 日本关西机场里,想回国的中国人排得满满当当,队伍

非要去日本,这下尝到后果了吧? 日本关西机场里,想回国的中国人排得满满当当,队伍都甩到了机场外。拉着行李取票的、改签的,有人排俩小时还没拿到票,这焦灼劲儿,看着都替他们累。国家关系紧的时候,稍微变通下行程不难吧? 眼前的场景让人想起七年前的关西机场。2018年台风“飞燕”袭击时,中国驻大阪总领馆租用15辆大巴,将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千余名中国公民安全撤离。有台湾同胞询问能否上车,得到的回应是:“只要你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就可以跟祖国走”。那种“祖国接你回家”的温暖,与如今航站楼里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 这次航线调整的导火索清晰明确。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1月7日在国会答辩中称,若“台湾有事”涉及武力行动,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这是战后日本领导人首次明确将台湾问题与集体自卫权挂钩,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中方反应迅速而有序:外交部连续多日密集批驳,文旅部、教育部先后发布安全提醒、旅游预警和留学预警。 航班管家DAST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已有12条中日航线取消所有航班。未来一周赴日航班取消率预计将升至21.6%。天津滨海-关西国际航线取消率高达65.0%,南京禄口-关西国际航线取消率达59.4%。这些数字背后是约50万张赴日机票的退订,占飞往日本总预定量的近三分之一。 政治寒流对经济的冲击立竿见影。野村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木内登英测算,若中国游客大幅减少,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0.36%,经济损失高达2.2万亿日元。穆迪分析公司经济学家也警告,中国游客数量锐减可能使日本GDP增速下降0.2个百分点。当日本部分网民在社交媒体上为“车厢空荡荡真舒服”欢呼时,北海道酒店业者正为旺季变淡季哀叹,京都和服店、横滨酒店等业者已感到生计压力。 中方此次反制的精准性值得关注。没有直接动用行政禁令,而是通过外交部、文旅部、教育部等多部门发布安全预警。国航、东航、南航等十余家航司随后推出免费退改政策,并逐步缩减航班。这种基于市场规则的反制既避免授人以柄,又放大威慑效果。 从经济逻辑看,此次航线调整符合市场规律。11月中日航线整体上座率环比下降15%,部分航线平均上座率不足50%,低于航司65%-70%的盈亏平衡点。同时国际燃油价格同比上涨12%,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政治关系的恶化必然影响经济文化交流的热度,这是国际关系中的基本规律。 日本工商界已感受到压力。日本行业领袖们与高市早苗会面,敦促其缓和紧张局势。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筒声义信表示,“政治稳定是经济交流的先决条件”。这种工商界与政治界的立场差异,折射出日本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 对普通民众而言,航线调整带来不便,但也催生新的出行模式。去哪儿网数据显示,事件后韩国首尔、泰国曼谷等目的地搜索量飙升,新加坡、悉尼等搜索量环比增长超10%。这种目的地替代效应显示中国出境游市场正在加速多元化,减少对单一目的地的依赖。 纵观全局,12条航线的停飞既是经济信号,也是政治宣言:中国核心利益不容挑战,民族尊严不容试探。今日之中国,既有捍卫主权的决心,也有反制挑衅的手段。航线何时恢复,取决于日方是否收回错误言论、停止在涉华问题上制造事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