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21日,梅赛德斯-奔驰XX科技创新日在此启幕,当梅赛德斯-AMGGTXX概念车的轮廓在聚光灯下渐次清晰,这款承载着F1赛道基因与纯电前瞻科技的概念车,以中国首秀的姿态,向世界宣告电动时代高性能出行的全新可能。

在本届车展上梅赛德斯-奔驰携旗下梅赛德斯-奔驰、梅赛德斯-AMG、梅赛德斯-迈巴赫和G级越野车,共29款星徽座驾登陆2025(第23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以“油电同质、油电同智”的强大产品阵容与沉浸多元的品牌体验,为广大车迷呈现创新与经典辉映的豪华盛宴。

佟欧福(OliverThöne)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

庄睦德(DrummondJacoy)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
在此之际,我们有幸对话梅赛德斯-奔驰高管,围绕GTXX概念车的革命性技术突破、XX科技项目的量产落地逻辑、电动化时代高性能出行的重构等核心议题,解密奔驰“让科技狂想照进现实”的深层密码。

受访人:佟欧福(OliverThöne)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庄睦德(DrummondJacoy)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和采购负责人。以下是专访实录。


Q1、梅赛德斯-奔驰正致力于将北京的“生产引擎”与京沪的“创新双擎”深度融合。在“中国创新朋友圈”的协作下,奔驰的中国研发中心在实现“中国速度”的同时,如何确保每一个技术细节和采购标准都符合全球统一的“奔驰标准”?能否分享一个具体案例说明这种“中国速度”与“奔驰标准”完美结合,是如何为新产品(如全新奔驰纯电CLA)赋能,并同时助力中国“十五五”规划中产业创新与碳中和目标的?
庄睦德:全新奔驰纯电CLA就是很好地将“中国速度”与“奔驰标准”紧密结合的例子。我们的全球研发团队是协同工作的,特别是在全新奔驰纯电CLA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希望打造一款完全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因此,我们与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工作,并融合“中国速度”和“奔驰标准”,就像我说的与Momenta的合作,不仅仅是关乎合作伙伴本身,更是如何与合作伙伴协作。梅赛德斯-奔驰在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我们把“中国速度”和“奔驰标准”结合在一起,这就产生了魔法般的效果——我们能够更真切地了解中国客户的需求,并针对中国市场进行改进。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和数字化发展令人惊叹,我对此充满敬意。我刚来中国六个月,但这里的发展速度、创新规模以及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所带来的成果都令我感到震撼。而且这种势头将会持续下去,我们也希望能够贡献力量、参与其中、并回馈我们在这里所实现的成果。

Q2、奔驰内部研发部门就全新奔驰纯电CLA使用电动两挡变速箱是否有过博弈?
佟欧福,这一切都始于这样一个愿景——对我们的客户来说什么是最好的选择?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希望拥有短跑运动员般的性能和马拉松运动员般的耐力。因此,当你将这一任务交给工程团队来提出设计概念时,在车辆的所有细节中你都能看到这一愿景,我们在刚才梅赛德斯-AMGGTXX的活动中也再次强调了这一点。我们已经将这一愿景转化为一款真正的量产车型——全新奔驰纯电CLA。现在,对于我们的客户来说,全新奔驰纯电CLA是他们最好的伴侣:他们想去市中心、他们想要性能、他们想去某个地方而且可以长途行驶。就像我们驾驶全新奔驰纯电CLA从北京开到上海的测试,中途只补了一次电。这只有依靠高能效和两挡变速箱才能做到。所以,我认为这一切始于以客户为中心的愿景,并最终转化为实现这一愿景的最佳技术解决方案。
庄睦德,能效就是硬通货。我们自己也测试了全新奔驰纯电CLA,大约进行了两周的日常通勤,中间无需补能。一切从客户的需求出发,而最终的结果就是高能效。我们本可以简单粗暴地增加电池数量,但这不是我们工程的出发点。我们的出发点是满足客户需求,是能让客户满意和开心的续航和能效。

Q3、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颠覆性创新技术驱动增长”理论,这次中国首秀的梅赛德斯-AMGGTXX概念车也带着不少硬核创新技术而来。佟总,我们看到您打乒乓球、“说车”都很专业,在您看来,这款车最值得分享的亮点是什么?背后对于奔驰和汽车行业的迭代发展分别意味着什么?
佟欧福,梅赛德斯-AMGGTXX概念车的诸多尖端技术即将应用到其量产车型中,而且很快就会投入量产。首先,它把真正源于F1的高性能电驱技术带到了公路车领域。我们与在英国的梅赛德斯-AMG高性能动力团队(HPP)紧密合作,从电芯管理、冷却策略,到整套性能系统的开发,都完全基于真实的F1工程经验完成。这些技术在概念车上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未来也会直接落地到量产车型。
其次,它采用了目前量产电动车上从未出现过的轴向磁通电机。我们已经在纳多赛道上展示过它的性能,它的响应速度、能量密度和持续输出能力都非常惊人。同时,在空气动力学、电驱系统以及多个关键子系统方面,我们都做了全新的创新设计,实现了全面的性能突破。
梅赛德斯-AMGGTXX概念车的量产车型将颠覆人们对高性能电动车的认知。我认为梅赛德斯-AMGGTXX概念车所打破的25项世界纪录就是证明。我非常有信心,未来的量产车型会继续给客户带来惊喜。走进车内,你会看到座舱完全以驾驶者为中心,延续了梅赛德斯-AMG一贯坚持的驾驶哲学。我们不断追求创新,而这款车,以及其背后的全新技术架构,将会是这种创新精神最有力的体现。

Q4、奔驰在介绍AMGGTXX概念车时,首先强调的不是加速性能或续航里程,而是它能以极速持续长时间稳定行驶——例如不到8天行驶了40075公里,约等于赤道周长,刷新电动车24小时最长行驶里程新记录。为什么奔驰更想突出这种能力?
佟欧福,性能车爱好者会知道,在燃油车时代,一辆真正的性能车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不仅能跑得快,更能在长时间、高负载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输出。当然,即使是燃油车,在极限状态下也同样会遇到热衰减或其他性能限制。
进入电动车时代,如果我们希望打造一款能够达到甚至超越以往性能标准的车型,那就必须重新思考整套系统。所以我们从零开始为梅赛德斯-AMGGTXX概念车开发了电驱系统、电池、轴向磁通电机和充电系统。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某一次的冲刺,而是能不能在长时间、连续的高强度驾驶中依然保持高性能表现。
同样地,一辆燃油车在极限驾驶之后也需要加油,而梅赛德斯-AMGGTXX概念车的续航超过了1000公里。所以,梅赛德斯-AMGGTXX就是为那些对性能要求极其苛刻的客户准备的,能够满足他们对于性能车的每一项要求。

正因为如此,我们重新构建了整套技术体系,并与F1工程团队一起打造了高性能方案。对我们来说,这正是梅赛德斯-奔驰一贯坚持的理念:我们不是为了噱头、不是为了高端价格、也不是为了抢头条,而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反推应该采用怎样的技术,再按照“奔驰标”准把它做到最好。最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今天的这款概念车,而这些技术也将随AMG.EA平台陆续进入量产。
庄睦德,我在AMG工作时,我们一直在讨论一个关键问题:一辆高性能电动车的本质是什么?答案很明确——必须具备可持续的高性能输出。过去我们打造过梅赛德斯-AMGGT63SEPERFORMANCE这样的车型,超600马力的输出,再加上在赛道上连续多圈保持稳定圈速的能力,这是货真价实、可重复的性能。客户在实际使用中也能感受到这种稳定性。而这种“持续高性能”的能力,也是我们希望能够在电动时代呈现的。
要让电动车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整个技术体系。首先是轻量化,这就需要足够高能量密度的解决方案,比如轴向磁通电机带来的高性能表现。其次是布局,例如后轴双电机,它让我们能够实现精准的扭矩矢量控制,进一步提升车辆在高性能场景下的操控与稳定性。真正的挑战来自热管理。电动车在持续高性能输出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而车辆抵达充电站时,电池往往处于高温状态,这时是无法进行高功率快充的。所以一辆高性能电动车必须同时解决两个问题:激烈驾驶时如何稳定控温,以及在高热负载下如何依然保持快速补能能力。
围绕这两个问题,我们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让电动车像传统高性能车一样,实现可重复、可持续的赛道表现?最终答案,就是现在采用的这套电池系统。电芯直冷技术是支撑这一目标的核心,它能在极限工况下保持电池温度稳定,让车辆既能持续输出赛车级别的动力,又能在充电环节迅速恢复状态。

Q5、今天听完讲解,AMGGTXX概念车300瓦时/千克的电池包能量密度令我印象深刻,加上极致的快充性能和稳定性,这样顶尖的技术量产后可能会非常贵。请问,奔驰下放这一技术的速度有多快?在不同的品牌、不同的车型上,如何去衡量能效、马力、新技术和价格的取舍?
佟欧福,梅赛德斯-奔驰拥有庞大而丰富的产品线。我们的车型阵容拥有超过40款产品,针对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车型提供。我们的客户可能有不同的需求:有人追求空间,有人追求性能,我们都会提供相应的产品。电动时代,我们将继续提供多元化的产品选择,包括性能电动车。
我们致力于将更多前瞻科技带给客户,但正如您所说,我们需要平衡高性能技术的应用和产品成本。在我们的百年历史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在电动时代我们同样能够找到解决方案。未来,我们仍将为每个细分市场的客户提供他们期望的性能、“奔驰标准”的质量,以及合理的价格和合适的科技配置。
我认为中国客户是世界上要求最高的客户。他们也值得拥有一流的产品。我们很高兴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里,梅赛德斯-奔驰依然能让客户满意。在百万级以上细分市场梅赛德斯-奔驰依然是客户首选,因为我们的产品确实是以他们的需求为导向的。

总之,我们有满足各个细分市场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产品。此外,我们还提供代表拓界豪华的G级越野车、性能豪华的梅赛德斯-AMG、至臻豪华的梅赛德斯-迈巴赫,同时在不同领域,我们都有相应的技术储备。明年,我们将在几乎所有的细分市场提供智能软件升级服务。我们将继续努力满足广大中国用户的需求。
Q6、提问:如果在品牌、产品与技术,短期业绩与长期战略,能效与性能等之间做平衡和取舍?
佟欧福,首先,在战略层面,作为汽车制造商,我们秉承长期主义,而这始终要以客户为出发点。所以,不管我们做出什么样决定,客户都是核心。中国市场发展迅速,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且他们的需求也在日益多元化。与此同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从战略角度而言,也是梅赛德斯-奔驰最重要的市场。因此,我们需要立足长远。目前,我们在中国已拥有约680万客户。所以,我们始终把中国客户和他们的需求放在长期战略的核心。
梅赛德斯-奔驰见证、参与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经济奇迹,并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贡献。过去10年间,我们携手合作伙伴在中国投资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去年,我们又宣布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投资超140亿元人民币。我们深知,中国客户需求的提升会带动梅赛德斯-奔驰的进化。因此,我们将继续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打造符合中国客户需求的产品和体验。这一点从我们的产品布局中就能看出:全新奔驰纯电CLA开启了我们有史以来最大的产品发布计划;明年,全新纯电GLCSUV的国产车型将在轴距上进一步加长,并搭载为中国客户打造的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体验。

其次,我们也在不断优化客户触点。过去,客户们更多在经销商门店了解我们的产品,而如今的客户更倾向于数字化场景。所以我们也在不断拓展客户触点并提升数字化体验。最近我们宣布了乒乓球运动员王楚钦成为新锐品牌大使,我们在“追求更好”这一理念上不谋而合,也希望可以拓展更多的受众。
第三,中国市场发展迅速,汽车制造商必须有长期的规划。我们正敞开胸怀进一步拥抱中国市场,不断扩展在华“朋友圈”,为中国客户带来更多符合他们期待的数字化体验。例如,我们与字节跳动、Momenta等中国顶尖科技企业合作,以中国速度加速研发创新。当我们整合这些因素——提升每一个客户触点、与经销商紧密协作、与合作伙伴通力合作——我们就能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这就是我们成功的秘诀。我也很高兴能参与到这段旅程。
总而言之,这一切都始于对中国的长期承诺。梅赛德斯-奔驰近140年的历史就是整个汽车行业的历史。我们期待着下一个140年。在中国,我们与680万客户一起同行、一起发展,并且正在收获更多的客户。我们还在这里建立了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而我们也始终把客户置于我们所有战略的中心。、
Q7、奔驰曾宣布2027年前将在中国发布7款中国专属的产品,那么面对生产制造能力提升的中国汽车市场,奔驰如何看待当下的中国专属?新时代的中国专属与过去有哪些变化?
佟欧福,至2027年,我们将在全球推出超过40款新车型,包括7款中国专属车型。目前,已经上市的全新奔驰纯电CLA是第一款车型,已经全球首发的全新纯电GLCSUV是第二款车型,后续我们还将推出更多产品。
随着全新奔驰纯电CLA的上市,我们已经开启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产品和技术发布计划,明年将带来全新纯电GLCSUV的长轴距版本和全新长轴距GLESUV。每一款车型在设计、安全、舒适和品质方面都将拥有一以贯之的“奔驰标准”。这一点毋庸置疑。此外,我们还将在智能化方面持续精进。明年我们大部分的车型都将升级智能化体验。“智能只是电车专属”这一认知已经过时了。梅赛德斯-奔驰主打“油电同智”。所以,智能化将是明年众多新车型的一大亮点。

我们的客户始终强调,他们想要一辆纯正的梅赛德斯-奔驰。所以,在任何一辆梅赛德斯-奔驰车上,我们的“奔驰标准”都不会改变。与此同时,我们将持续倾听客户反馈,不断打造能满足他们期待的产品和体验。我非常期待向大家展示这些新品。
Q8、是否会考虑将中国本土合作伙伴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尤其在辅助驾驶方面,如何在善用本土供应商创新技术方案的同时,坚守奔驰全球统一的严苛标准并掌握合作的主导权。
佟欧福,梅赛德斯-奔驰早在2017年就发现了当时还是初创企业的Momenta的潜力。此后,我们对其进行投资,助力他们发展壮大,并和Moment展开合作,携手共创出色的辅助驾驶体验。Momenta团队非常了解大规模技术量产的严谨性,也十分清楚梅赛德斯-奔驰严苛的品质要求。Momenta创始人曹旭东也曾说过,双方的合作十分紧密,“奔驰标准”也十分严苛。您在驾驶全新奔驰纯电CLA时可以体验一下全新的城区和高速领航辅助驾驶系统。这套辅助驾驶系统拥有行业独一无二的“人机共驾”体验,可在人驾和辅助驾驶之间过渡丝滑。通过与Momenta的深度合作,我们将辅助驾驶体验提升到新的高度——形成“1+1>2”的合力。而这一切的核心前提是双方始终遵守严苛的“奔驰标准”,这也是我们合作的核心理念与基本原则。
庄睦德,梅赛德斯-奔驰制定规划,然后与像Momenta和字节跳动这样的企业合作,而最终的解决方案是遵循“奔驰标准”的。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1+1=2”的堆砌,而是紧密的协作和沟通,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1+1>2”的合力。不管是和哪一个企业合作都必须符合“奔驰标准”。这是我们产品开发的核心和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