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需求激增,解码流感药“战场”新格局

随着流感高发季来临,流感药需求也出现激增。数据显示,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流感药物销量均出现明显增长。据了解,流感流行高峰一般出现在12月中下旬至1月初,这意味着流感药物在未来一至两个月内仍将出现较高需求。在流感药物市场,奥司他韦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不过近年来,新一代的挑战者频现。其中,玛巴洛沙韦在上市首年就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实现销量爆发。此外,青峰医药、众生药业、济川药业等多家国内药企的新药密集获批,涌入流感药这片蓝海市场,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

奥司他韦销量增超两倍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11月以来,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开始上升。其中最近一周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均出现上升。

据了解,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等经飞沫传播,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室内更易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临床表现常以发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为起病表现,常伴有咽痛、干咳、鼻塞、流涕等症状,还可出现畏寒、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可因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流感每年呈季节性流行,目前我国流感活动上升明显,部分省份已进入中低水平流行,学校聚集性疫情报告增多,经检测以甲型H3N2亚型为优势毒株。

在国家疾控局于11月10日举行的“秋冬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王大燕表示,全国整体进入流感流行季,活动水平明显上升。随着各地陆续换季进入秋冬,急性呼吸道疾病更易高发,流感病毒预计是今冬明春我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病原体。

王大燕提到,监测数据显示,往年开始进入流感流行季的时间一般都是在10—11月,个别年度也有9月开始,流行高峰的时间一般出现在12月中下旬和1月初。依托中国流感监测系统,疾控部门对各地流感活动实时开展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当前我国总体流感活动属于上升阶段,甲型H3N2亚型占比超过95%,有少量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同期流行。

进入流感流行季后,相关流感药物需求也出现大幅增加。根据叮当快药11月22日数据,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销量上升比较明显,其中奥司他韦近七天销量增长率达237%,玛巴洛沙韦上涨达180%。同时一些感冒退热、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以及鼻喷类药物均有上涨。此外,北京商报记者检索发现,美团、京东等各大电商平台均开辟流感季相关页面,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引。

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表示,消费者在选择流感药物时,应首先咨询医生或药师,根据自身症状、年龄和健康状况个体化选择。同时,关注药物的批准文号、适应症、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数据显示,预计中国的抗流感药物市场规模将于2026年达到101亿元,再于2030年增加至116亿元。

传统“老药”与“明星”新药

在流感药物市场,奥司他韦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被称为“流感神药”。数据显示,2024年,奥司他韦占据中国抗流感药物市场超70%的市场份额。

资料显示,奥司他韦由罗氏原研(商品名:达菲),于2001年进入中国市场。随后罗氏先后授权上海医药集团和东阳光药在中国生产销售奥司他韦。据东阳光药透露,公司的抗病毒流感药物可威(磷酸奥司他韦)于2024年在中国磷酸奥司他韦市场排名第一,且东阳光药的磷酸奥司他韦产品按收入计市场份额达54.8%。

不过,有关奥司他韦化合物的关键专利于2017年8月开始到期,其中有关奥司他韦合成工艺的最终专利于2024年3月到期。自2017年起,其他制药公司一直生产及销售奥司他韦胶囊产品。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目前奥司他韦在国内获批的企业包括双鹭药业、吉林敖东、一品红、科伦药业等。东阳光药也提到,目前中国的奥司他韦市场有超过70家参与者。

此外,随着奥司他韦产品陆续纳入集采,药品价格也出现明显下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底,第十一批集采结果发布,东阳光药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未中标,仅慧泽生物与第一制药两家企业中标。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东阳光药方面发去采访函,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作为一款上市超20年的老药,奥司他韦本存在药效减弱快等局限性。2021年,罗氏将玛巴洛沙韦(商品名:速福达)引入中国,该产品于2021年4月获批进入中国市场,用于既往健康的成人和5岁及以上儿童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或存在流感相关并发症高风险的成人和12岁及以上儿童流感患者。凭借单次用药的特性,玛巴洛沙韦迅速打开市场,实现销量爆发。

据悉,玛巴洛沙韦获批上市仅8个月就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玛巴洛沙韦在医保谈判前零售价为498元/盒,医保谈判后的医保支付价为222.36元/盒。

此外,阿比多尔、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等药物也可用于流感的治疗。阿比多尔生产企业涉及先声药业、江苏吴中等;帕拉米韦生产企业涉及葫芦娃、浙江医药、齐鲁制药等。

据东阳光药披露,2024年,帕拉米韦销售额为8.31亿元,占整体抗流感药物市场的12.4%;而玛巴洛沙韦的销售额为7.26亿元,占整体抗流感药物市场的10.8%。

国产创新药崛起

如果说玛巴洛沙韦代表了跨国药企在创新药物领域的成果,那么青峰医药、众生药业、济川药业等国内企业的流感新药密集获批,则标志着中国制药企业在抗感染领域的集体崛起。

以众生药业为例,众生药业的昂拉地韦片(商品名:安睿威)是全球首款靶向甲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B2亚基的一类创新药,适用于成人单纯性甲型流感患者的治疗,具有快速、强效、低耐药等特点,于2025年5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同时,众生药业表示,为满足青少年流感患者用药需求,公司补充开展了昂拉地韦片治疗12—17岁青少年单纯性甲型流感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在组长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PI指导下,目前参与者入组情况顺利。

此外,众生药业11月24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类创新药物昂拉地韦颗粒治疗2—11岁儿童单纯性甲型流感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参与者入组和给药。昂拉地韦颗粒是众生药业为方便儿童及吞咽困难的流感患者用药,开发的用于治疗甲型流感的一类创新药物。

11月24日,众生药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昂拉地韦片已通过医保目录的初步形式审查,目前正按程序推进后续工作,昂拉地韦片目前线上线下均货源充足。

此外,青峰医药的玛舒拉沙韦片则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靶向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亚基的抗病毒药物;济川药业与征祥医药合作开发的玛硒洛沙韦片等也于年内获批上市。先声药业的玛氘诺沙韦、健康元的玛帕西沙韦也已进入新药上市申请阶段。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流感药物市场格局演变是需求、技术和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奥司他韦虽曾凭便捷疗效占据超八成市场,但存在需连服5天、耐药性显现等短板,且经集采后价格和利润降低,给新药留足空间;另一方面流感市场吸引力强,加上大众对流感认知提升,特效药需求激增,国产药企在RNA聚合酶抑制剂等新机制上突破,促成“群雄并起”。

在邓勇看来,未来大概率形成“多足鼎立”态势。奥司他韦因低价、适配儿童等特殊人群、安全性数据充分,会稳固下沉市场和基础需求市场;罗氏玛巴洛沙韦凭借医保优势和儿童适应症,持续占据中高端市场;而青峰医药、众生药业等研发的国产新药,若通过医保谈判降价,再补齐儿童剂型等短板,将分流大量用户,会形成差异化竞争的稳定格局。

随着更多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未来的流感药物市场将呈现更加多元化的竞争态势。邓勇表示,未来的竞争焦点可能会集中在医保准入上,降价换放量将成药企竞争关键;同时渠道竞争加剧,院内渠道的学术推广和电商即时零售的布局,会影响药物的可及性和销量;此外,品牌口碑与供应链稳定性也会成为竞争重点,流感季的供应能力将直接影响用户选择。

北京商报记者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