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65年,62岁陆小曼去世。翁瑞午的长女翁香光闻讯赶来,见四下无人,迅速解开陆

1965年,62岁陆小曼去世。翁瑞午的长女翁香光闻讯赶来,见四下无人,迅速解开陆小曼的衣扣,眼前的场景令她惊愕不已,忍不住感慨:凉薄之人终究没有好下场 陆小曼1903年出生在上海官宦家庭,父亲陆定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生,当过财政部赋税司长,家里有钱有势,她是独苗,从小就按顶级名媛标准养着。请英国老师教英文、法文,学绘画、京剧,18岁就能给外交场合当翻译,北京社交圈里谁不认识这位旗袍裹身、笑起来晃眼的陆小曼。胡适说她是北京一道风景,梁实秋夸她婀娜多姿,顾维钧接待外宾都得带上她。 19岁那年,她奉父母之命嫁给北洋军阀少壮派王赓。王赓长得帅、官做得大,可他忙事业,陆小曼闲得慌,两人过不到三年就冷了。王赓调哈尔滨,她死活不去东北,干脆回北京继续玩。1924年,她认识了徐志摩,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擦出火花。1925年她跟王赓离了婚,1926年10月在北京北海公园跟徐志摩办婚礼,梁启超当证婚人,当场骂他们俩“用情不专”。徐家老头子徐申如压根没出席,摆明不认这个儿媳妇。 婚后他们搬到上海,陆小曼花钱如流水,徐志摩为了养她,四处教书、写稿、演讲,累得团团转。1928年她唱京剧旧伤复发,认识了已婚的翁瑞午。翁瑞午是上海阔少,推拿功夫了得,还劝她抽几口鸦片止疼。这一抽就上瘾了,徐志摩劝不动,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坐免费小飞机去北京听林徽因讲座,结果飞机在济南党家庄附近失事,当场没了。徐家从上到下都认定,是陆小曼拖累得徐志摩非坐那趟没保险的破飞机。 徐志摩一走,陆小曼28岁,守了几年寡,1938年左右就跟翁瑞午正式同居了。翁瑞午对她死心塌地,卖祖产、卖古董,供她抽鸦片、看病、买画具,一供就是30年。上海解放后,陆小曼进了上海中国画院当专业画师,拜贺天健、陈半丁为师,画山水花鸟,参加过全国美展,画得其实不错,可卖画的钱基本都拿去治病了。长期抽鸦片,肺气肿、哮喘缠身,最后几年天天靠氧气吊着。 1960年翁瑞午先走了,走之前拉着大女儿翁香光的手,托她继续照顾陆小曼。翁香光从小就看不惯陆小曼,觉得她抢了父亲,害母亲陈明榴郁郁而终。翁瑞午一死,翁香光偶尔去看看,但心里那口气一直没咽下去。 1965年4月3日,陆小曼在华东医院咽气。翁香光接到电话赶过去,病房里就她一个人。她按父亲遗愿,给陆小曼换衣服、整理遗容。掀开被子一看,那件绸衫磨得起毛,棉絮从破洞里钻出来,手臂上一排排针眼,牙掉得只剩几颗,嘴角还沾着没擦干净的药膏。翁香光愣在那儿,脑子里全是父亲这些年为她掏空家底,她却连句谢谢都没有。憋了半辈子的话,终于忍不住说了出来:凉薄之人终究没有好下场。 陆小曼临死前就一个愿望,想跟徐志摩合葬。托人写信给徐志摩儿子徐积锴,结果徐积锴回信直接拒绝:一、徐家老头子从来不认她这个媳妇;二、她跟翁瑞午同居几十年,早就不算徐家的人;三、父亲的死多少跟她脱不了干系。信里话说得客气,但意思再明白不过——没门。 火化那天没人张罗,骨灰盒上就贴个名字,扔在龙华殡仪馆架子上。之后殡仪馆几次搬家,无主骨灰一混,就找不着了。一直到1988年,她几个堂侄凑钱,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给她立了个衣冠冢,碑上就刻“先姑母陆小曼”六个字,没照片,没年月,没一句话介绍。清明前后,松树下冷清得掉根针都听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