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作为炭素行业的领军企业,方大炭素秉持“党建为魂”的企业文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仅在高端材料研发上实现重大突破,更在党建引领、人才培养与产业协同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党建铸魂,红色引擎激发内生动力
“党建为魂”是方大炭素发展的核心密码。公司党委作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十四五”期间形成了“两抓四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发挥红色领航、强基护航、融合助航、赋能竞航、合力启航的“五航”作用,构建起具有方大特色的党群一体化工作机制。
在这一机制引领下,公司深入践行“企业发展依靠员工、企业发展为了员工、企业发展的成果由员工共享”的理念。改制19年来,员工月平均工资从2006年的不足900元增长至最高年收入达14.5万元,并落地20多项覆盖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的福利政策,真正实现“一人在方大,全家有保障,终身都受益”的方大式幸福体系,让员工获得感、归属感持续增强。
党建不仅融入企业文化,更深度嵌入生产经营。公司坚持“支部建在一线、党员冲在前沿”,在重大项目、技术攻关、市场开拓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作用,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执行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通过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建+质量管理”等主题活动,将党建目标与生产经营指标有机融合,使党建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和凝聚力。
党建成效不仅体现在员工获得感上,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目前,方大炭素80%以上的技术骨干为党员,75%以上的班长由党员担任,中高层干部中党员比例超过90%。党员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与“先锋队”,在技术攻关、安全生产、市场开拓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科技自强,攻坚“国之所需”关键材料
“十四五”期间,方大炭素瞄准国家战略与产业瓶颈,在多项关键材料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
在核电领域,含硼屏蔽石墨是快中子堆不可或缺的核级屏蔽材料。方大炭素通过一年精心研发和产业化攻关,第二年实现成果转化落地,成功实现600MW示范快堆工程批量供货。2021年,该产品获甘肃省工信委新产品备案,被认定为“国内先进水平”;2023年,荣获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2025年,由方大炭素主导,协同设计方共同制定《快中子反应堆用含硼石墨棒》行业标准,实现从产品研发到标准制定的跃升。
在钢铁冶金领域,为适应大型电弧炉对超大规格电极的需求,方大炭素历时四年成功研发Φ750mm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通过突破压型嘴型设计、加工精度测量、内串炉防氧化等关键技术,该产品于2024年通过权威认定,整体工艺达“国际先进水平”。2025年1—10月,该产品在“一带一路”国家实现销售1800吨,成为中国高端炭素材料出海的一张“硬核名片”。
智造升级,技改赋能提质增效
“十四五”期间,方大炭素累计实施技改项目70项,立项总金额约5亿元,覆盖提质扩能、绿色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在设备升级方面,公司加工厂对运行超过20年的039号机床与长春线4号机进行整体更换,引入带铣磨功能与双机头铣螺纹的新型设备,有效提升产品精度与生产效率。信息自动化部对2号振动机控制系统进行自主改造,节约外委费用46万元,实现产线自动化水平与运行稳定性的双提升。
在智能制造方面,2025年方大炭素携手中国联通、华为公司打造“5G+炭素智造全连接工厂”,并于同年4月通过省级评审。该项目实现设备全连接、数据全互通,为生产调度、质量追溯、能耗管理提供数字化支撑。
跨界协同,构建新能源材料新生态
2025年2月,方大炭素与宁德时代签署合作协议,围绕新型碳基材料与固态电解质开展联合研发。双方通过协同机制,完成多轮工艺优化,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瓶颈,不仅推动两家企业在技术上的共赢,更助力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协同”的升级。
五年砥砺,方大炭素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为引擎,不仅在传统炭素领域巩固优势,更在核电、新能源等战略新兴领域打开新局面。这一段从“制造”到“智造”、从“产品”到“标准”的跨越之路,正是中国民营企业依靠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诠释。
(罗永岗李天秀高若瑛张胜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