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炮轰慈禧,一生不婚,被称“民国剩女”,我却只称她为“民国奇女子”。 她叫吕碧城,一个在近代史上留下无数“第一”的名字:她是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女子教育的先驱,我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当年慈禧刚刚驾崩,《大公报》上就登出了一篇炮轰她的奇文《百字令》,作者正是吕碧城,她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除此之外,她还是诗人、社会活动家、资本家。 可在那个女性处境艰难的困境中,她是女性,人们除了关注她的成就,更能引发讨论的,还有她的婚姻。 吕碧城一生都没有结婚,并非一开始就决定不结婚,只是因缘际会的,没有遇到正确的姻缘,倒也落了个独身的结局。 为何不婚?是没人要吗? 恰恰相反。 幼时吕碧城被许配给同乡汪家,十二岁时父亲猝逝,吕碧城和母亲受尽苦楚,汪家在其艰难之际,提出退婚,吕碧城初识人情冷暖。 成年后,吕碧城美丽聪慧,才华出众,打扮新潮,性情豪爽,很有自己的性格,在她的生活中也出现过其他异性。清末教育家英敛之,欣赏吕碧城的才华胆识,一度生出倾慕之心,但英敛之已有家室,他最终克制住自己的感情,与吕碧城保持君子之交,只在事业上给予她指引支持,将她引荐给当时的社会名流,二人都默契地不发生情感纠葛。 袁世凯次子袁克文也曾属意吕碧城,在多次社交活动中,与吕碧城交往紧密。二人的共同好友,也是袁世凯长子的连襟费树蔚曾试探吕碧城的意思,吕碧城没有回答,再问,吕碧城只答曰:“袁属公子哥,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袁克文善结交红粉知己,潇洒风流,非吕碧城所中意。 吕碧城生平所见男子众多,还有汪荣宝,已有妻室;汪精卫,吕碧城认为他年岁轻,实际上汪精卫与吕碧城同岁;恩师严复也曾将胡惟德介绍给她,但遭到吕碧城拒绝。 可见,她并非结不了婚,只是,她不愿意而已,没有那份恰到好处的机缘,她宁可独身。 她独身,可她并不孤独。“幸而手边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耳。”她自有资产,无须为衣食之忧而勉强嫁人,当然更多了一分挑剔。”这是吕碧城自己说的。 在那个女性无私奉献的年代,吕碧城这样的选择是少有的,难免遭人非议。但值得庆幸的是,她用经济独立,换来了婚姻自由,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了一生,1943年,吕碧城61岁,与世长辞。 回望她的一生,之于当代的我们——在今天这个涌现出无数优秀女性的时代里,有很多个“吕碧城”,无论选择投身事业,还是经营家庭,最重要的,不过是“活出自己愿意的一生”。 如果你是吕碧城,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在评论区聊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