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52年,志愿军张文荣被美军策反,乘坐美军飞机准备潜入我军阵营,在跳伞前一秒,

1952年,志愿军张文荣被美军策反,乘坐美军飞机准备潜入我军阵营,在跳伞前一秒,他转身就送了美军一个“大礼”。   夜色笼罩下的铁原上空,一架C-46美军运输机正如同幽灵般盘旋,这是1952年2月的深夜,寒风呼啸着灌进机舱,里面坐着十几名全副武装的美军军官和特务,其中却夹杂着几张亚洲面孔,身着志愿军的棉服。   在昏暗的灯光下,哈里森上校的眼神犀利而自信,他正准备实施一项名为“绝密空投”的行动,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场精心策划的特务行动,竟然成了他在朝鲜战场上最大的噩梦,而这一切的转折点,就掌握在他身旁那个看起来沉默顺从的年轻人手中。   这个年轻人叫张文荣,曾经是黄埔军校第23期的学员,就在一年前的第五次战役中,身为志愿军60军180师报务员的他,在炮火震荡中失去了知觉,醒来时已身处阴暗恐怖的美军战俘营。   那是巨济岛上的人间地狱,霉变的大麦粉是日常口粮,战俘们像是待宰的羔羊,被随意拖去注射不明病毒,甚至作为美军坦克和刺刀下的活靶子,正是这种极端绝望的环境,让张文荣成了敌人眼中的“潜力股”。   一天,一个国民党特务带着“老乡见老乡”的虚伪笑容找上门来,拿着张文荣的黄埔背景套近乎,软硬兼施地拉拢他加入美军的特务机构,张文荣心里像明镜一样,他在成都见过国民党内部的贪腐与溃败,早就对那套旧制度彻底失望,才毅然投身新中国建设并奔赴朝鲜。   但在敌人的屠刀和诱惑面前,他选择将计就计,经过在日本东京和南汉城的“洗脑”与魔鬼训练,张文荣表面上成了精通跳伞、爆破和情报搜集的“精英特务”,实则是在隐忍中等待反戈一击的死士。   他配合美军的所有表演,通过了一次次试探,直到登上这架C-46运输机,美军让他假扮志愿军深入后方搜集粮库和弹药情报,却不知道给他配发的手雷和地图,即将成为送给他们的“见面礼”。   “准备跳伞”哈里森一声令下,打破了机舱的沉闷,特务们陆续跃出舱门,消失在茫茫夜色中,轮到张文荣时,他看似紧张地调整着装备,手却悄悄伸进了藏在厚棉衣里的手雷挂环,就在哈里森催促的瞬间,张文荣猛地拉开保险。   转身将嘶嘶作响的手雷狠狠甩向机舱深处,伴随着一句只有自己能听懂的诀别,他纵身一跃投入黑暗的虚空,数秒后,巨大的爆炸声在夜空中炸裂,那架满载罪恶与阴谋的C-46瞬间化作一团坠落的火球,十几名还没来得及反应的美军特务连同机组人员。   在那一刻化为了灰烬。除了早一步跳伞逃生的哈里森,整个机组成员无一生还,落地后的张文荣没有丝毫迟疑,立刻寻找志愿军部队表明身份,这一出“苦肉计”实在太过惊险,起初确实让人难以置信。   然而巧合的是,捡回一条命的哈里森也被我军俘获,在审讯现场,这位气急败坏的美军上校一见到张文荣便破口大骂,指责他假意投诚实则诈降,亲手炸毁了飞机的疯狂行径,敌人的愤怒,反倒成了张文荣最有力地“投名状”。   他不仅带回了胜利的消息,更揭露了美军虐杀战俘、强迫纹身和使用细菌武器的种种罪证,这些铁一般的证据,后来成了板门店谈判桌上直击美方痛处的重磅炸弹,然而,英雄的归路却铺满了荆棘。   战争结束后,虽然部队在1958年核实了他的战功,并发放了800元作为反间计的特殊奖励,但这笔钱并没有买来生活的安宁,因为那段“被俘”和“受训”的复杂经历,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摆脱“嫌疑”的阴影。   从铁路工地到学校讲台,他始终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包袱,军籍一直未能恢复,但他像当年在战俘营中一样,选择了沉默与坚守,那笔奖励金被他封存起来,分文未动,仿佛是在等待一个迟来的清白。   直到2000年,这位早已满头白发的老人带着遗憾离世,三个月后,那份跨越半个世纪的公正终于抵达,有关部门正式恢复了他的军人身份,并补发了复员军人待遇,这段传奇最终画上了一个圆满却又令人唏嘘的句号。 信息来源:中原铁警在线——【红色岁月】张文荣:一个炸毁美军飞机的志愿军战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