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果不其然。 日本国会议员山本太郎突然宣布了:同中国打起来日本赢不了,东京只要

果不其然。 日本国会议员山本太郎突然宣布了:同中国打起来日本赢不了,东京只要挨上一枚导弹,全国就会瘫。 顺着这话继续聊,他抓的其实是“抗打击能力”的底盘问题。中国这块底盘是几十年一点点垒起来的——工业和科研不只在沿海,成渝、关中、兰州西宁都有分布;电力上“西电东送”、特高压贯通,三峡-南方电网和晋陕冀的煤电通道把供电拉成网。就拿汽车来说,上海有上汽,长春有一汽,重庆有长安,真遇到情况,跨区替代不是嘴上说说。 对比来看,日本是“长条油条”加窄平原,人口和产业捆在关东一带。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就是一回压力测试:东北的电子零部件一停,全球车厂减产;东京圈一旦电车、地铁出故障,上班族寸步难行,金融和物流跟着打摆子。这不是谁强谁弱的口水仗,是地形和布局带来的客观短板。 按最近几年看,日本确实在补课:F-35A/B增加出动面,海自宙斯盾舰(“爱宕”“摩耶”级)配SM-3 Block IIA、陆上有PAC-3 MSE,关东圈也布了层层拦截。可Aegis Ashore在2020年取消后改两艘“宙斯盾专用舰”,时间往后推,首都防护还是靠“多打一层、多拦一层”。遇到高机动、低弹道和饱和打法,拦截概率就不是拍胸脯能保证的。反观对岸,火箭军在演训里展示过DF-17(滑翔高机动)、DF-26(远程常规)、CJ-10(巡航)等类型,覆盖西太平洋的常规精确打击能力“有数、有量”(具体使用当然取决于政治决策)。 更现实的是,东京不只是城市,它是金融+交通的总开关:东京证券交易所、成田+羽田两场、JR东日本的中枢都在这片区域。一旦枢纽受损,资金流、客货流、信息流会连锁掉链子。不过日本也在做冗余,大阪、名古屋、福冈这些副中心能分担一截,“备份首都”的讨论也不是今天才有,地方自治能顶住部分压力,但集中度高的问题很难根治。 反过来看看中国,我们不是把鸡蛋放一篮。北京、成都、西安、武汉都有国家级数据中心和应急指挥平台;国家管网把油气打通南北,铁路公路呈网状,高铁“八纵八横”遇到一处断点还能绕行;粮食上东北黑土地的大豆玉米、黄淮海的小麦、长江中下游的双季稻互为“保险”,这就是纵深带来的容错。 所以,山本太郎的话粗糙但不全无道理:打仗不是比一城一地的输赢,是比谁的底盘更能挨、更能续。日本的软肋在过度集中,中国的优势在纵深和冗余。 话说回来,真要掰手腕,比的就是谁在断电、断链、断航时还能煮上一锅热饭、把车继续造出来。这账怎么算都指向同一个答案:别轻易起冲突,和平才是最划算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