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果不其然。 俄罗斯媒体突然宣布了。 俄罗斯媒体近日聚焦中国

果不其然。 俄罗斯媒体突然宣布了。 俄罗斯媒体近日聚焦中国应对外部压力的核心逻辑:以硬实力筑牢底线,用合作发展化解风险,在复杂博弈中走出独树一帜的稳进之路,引发广泛关注。 硬实力亮家底,每一步都掷地有声! 2025年11月,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入列后随即开展首次海上实兵训练,歼-35,歼-15T、空警-600等多型舰载机完成多架次电磁弹射起飞与着舰,"航母五件套"配齐后综合战力初步形成,标志着国产电磁弹射技术彻底落地实用。与此同时,歼-20隐身战机常态化远海巡航,东风系列导弹多次公开实战化训练,远程打击链条持续优化。反观周边态势,美国已批准向日本出售最多400枚"战斧"导弹(交易额约23.5亿美元),交付时间提前至2025年,澳大利亚与美军的军事合作也不断深化,地区军备竞赛风险升温。 产业底盘够稳,合作引力不减。 截至2025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在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多数产量全球领先。即便美国持续加码高端芯片限制,苹果仍在扩充中国产线,特斯拉上海超级储能工厂已正式投产,9个月完成从奠基到量产的跨越式建设,年产能可达1万套Megapack储能系统,用实际行动投下信任票。这种"供应链离不开中国"的现实,让对抗升级失去了基础。 博弈有分寸,稳字当头不恋战。 南海方向,中国海空巡航与海警执法常态化,同时保持与美方的沟通管控机制,确保紧张局势不失控,成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现代实践。借鉴俄乌冲突长期消耗的教训,中国坚持"底线震慑+耐心消化矛盾"策略,不被拖入无意义的对抗漩涡,而是聚焦稳就业、稳供应、控物价,把社会运行成本降到最低。 开放合作与技术自立双线并进。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与150多个国家及国际机构签署合作文件,港口、铁路、能源项目落地见效。面对技术封锁,中国自主突破脚步加快:C919大飞机2023年投入商业运营,北斗系统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后持续升级,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不断破解。与此同时,海军远海训练、空军多机型实战化演训常态化开展,危机沟通渠道保持畅通,形成"亮实力不挑衅、守底线留余地"的博弈节奏。 总结:外部压力再大,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硬实力能稳稳守住核心利益,发展合作能持续夯实根基。正如俄媒评价,这种"该硬则硬、该稳则稳"的双重战略,既让对手看清代价,也让世界看到机遇,正是中国在变局中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 网友评论说:现在大国博弈哪儿是比谁更横啊,关键得稳得住!中国一边靠硬实力守底线,一边用合作拉伙伴,真挺清醒的。不像有些国家光想着加码对抗,最后只会耗自己。其实真正的赢不是争一时长短,而是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发展抓实,让别人离不开也惹不起,这才是长期主义的聪明玩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