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想看懂兵马俑?一定要知道这4个小知识!

秦人相信始皇杀害的人会在死后世界伺机复仇,因此,完整copy了屯驻在京师外边的宿卫军队,以不同军阵类型抵御着阴曹地府威胁。 - ✨1、2、3号坑军阵 1号坑为静态防御型军阵,前三列弓弩手作为前锋蓄势待发;最后一列身着铠甲的重装步兵反向而立警惕后方威胁;两边荷弩佩剑的左右翼面向外侧时刻待命;而中央的战车与步兵有序相间,形成全副武装、戒备森严、待命不动的警卫型军阵。 2号坑面积虽然只有1号坑的1/2,军阵步列却复杂得多,出现了车、步、骑3个兵种的独立阵营和车步骑混合营垒。 2号坑没有左右翼及后卫,全然向东待命,作持弩预射状,很显然,这是一个动态攻击型军阵。 3号坑只有1号坑的1/27,但军事意义却十分突出。 相较1号坑静态防御,2号坑动态攻击,3号坑则更像动静结合的军事指挥幕府。 整个坑形成凹字形,中部停放了一乘战车,北部象征祷战的场所,南部象征统领军务和睡觉的地方,结合在一起俨然是“一堂二内”的军幕。 - ✨千人千面 工匠们一共塑造了“国用田甲目申由”七种脸型模具,制作出俑头的粗坯后,再在表面敷一层细泥,创作出不同的眉毛、胡须、眼部轮廓。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兵马俑,全然黑灰肃杀之色。可当时的士兵均自备服装,所以刚出炉的兵俑都是五颜六色的,即使是身披铠甲的步兵,黑色铠甲上也装饰有百色甲钉、黄色甲扣和紫色连甲线,十分活泼。 - ✨兵马俑的制作 虽然兵俑有“千人千面”,但他们的身体、头部、手臂、腿部都由不同模具塑造而成,在经历风干、组装、烧制后,成为1米8、200公斤的士兵一员。 成型之后便是上色,考古专家曾在他们身上发现了20多种矿物染料,可如今为何毫无残留了呢? 这与秦始皇的一项奢华命令不无干系。 不知听信了什么偏方迷信,始皇要求数千件陶俑上色前必须先涂抹一层珍贵的生漆。哪知生漆极易老化,时间越久与陶器结合度越来越低,于是覆在生漆层上的色彩也随之纷纷脱落了。 - ✨监管制度 很难想象兵马俑即要满足始皇的奇葩要求,又要兼顾批量化生产,还要保证个性化定制,是如何做到的? 这还要从秦朝残忍的监管制度说起。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认为失职也是罪行,将遭受到肉刑、折磨甚至死刑处罚。工匠们被分为10人一组,由工头带领,彼此负责,一旦发现失职必须积极揭发,否则将全员定罪。 专家曾在陶俑身上发现过90多个工头名字,正是他们带领着900位工匠在极其严格的管理下,创造出了这片地下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