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芒果节期间,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澧江街道红侨社区老虎箐小组的“民族团结同心树”火了,枝繁叶茂的芒果树上嫁接了26个芒果品种,无声诉说着云南26个世居民族亲如一家、共建家园的故事。

“一到芒果采摘季,园子里可热闹了。归侨和各族乡亲你帮我摘果,我帮你分拣,谁家忙不过来,喊一嗓子大家都会来搭把手,这样热闹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元江县老虎箐勤农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苏永仁说。
上世纪60年代引种芒果以来,老虎箐小组归侨侨眷、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谋产业发展,先后发展芒果种植面积超1500亩,金凤凰、帕拉英达、金煌芒等早熟品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千亩芒果生态观光园年接待游客超5000人,空气中都散发着芒果的甜香与互助的温情。

李忠寿全家福
红侨社区的前身是1960年设置的“红河华侨农场”,是云南省13个安置归侨的华侨农场之一。近年来,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守望相助幸福红侨”为主题,积极开展多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有效促进归侨与原住各民族群众亲密融合,逐渐形成了拥有汉族、哈尼族、彝族、傣族、苗族、京族等11个民族的社区大家庭。
作为社区评出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红侨小组居民李忠寿异常自豪。“我们家汉族、傣族、哈尼族、彝族4个民族都有,一家人尊重彼此习俗,了解相互的文化,热热闹闹、其乐融融,别提多幸福了。”李忠寿说。

在红侨社区,多民族共融共生的景象随处可见。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归侨把国外好的生产生活经验带回到祖国,教会了本地群众各类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带来了咖啡、蛋卷、千层糕等异域风情美食,原住居民、周围村寨的群众则把米花、麻脆竜粑、油炸肉等本地美食制作方法倾囊相授……从舌尖上的碰撞开始,渐渐地,各民族的交融延伸到了生产生活方方面面,从情感共鸣到生活相依,最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结。

秉承“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理念,如今红侨社区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主线,积极推动“农业观光园”“侨乡风情园”“芒果森林长廊”等项目建设,同时,不断完善产业链,对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努力打造“瓜果飘香、休闲观光”的康养旅游目的地,一幅产业强、农村美、群众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黄翘楚刘宇丹杨茜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饶平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