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郑丽文现在估计挺后悔的,后悔什么?她后悔的不是加入国民党,也不是竞选主席时缴纳的

郑丽文现在估计挺后悔的,后悔什么?她后悔的不是加入国民党,也不是竞选主席时缴纳的那笔高额保证金,而是发现自己变成了“维持现状”的代言人,渐渐远离了最初两岸统一的初心。   曾经不惧争议的她,如今在谈两岸关系时,总是小心翼翼地说“不能急”“要慢慢来”,甚至有些话干脆避而不提,外界感受到的是,她的锐气已经被现实一点点打磨,过去那种敢说敢做的劲头正慢慢消失。   这一切的转变,很多人认为关键在那场国民党主席选举,选前,她是党内被寄予厚望的力量,公开场合不避讳讲统一,即使岛内舆论开始倾向“维持现状”,她也坚持自己的立场。   可选举之后,她的公开言论明显收缩,取而代之的是“务实”“和平发展”这些看似中性的词,表面是策略调整,其实是深知在当前环境下,硬推统一很可能会让她遭遇四面夹击。   她的处境,是一个内外包夹的局面。党内,本土派和深蓝派在路线上的分歧难以调和,本土派希望贴近台湾主流民意,深蓝派则坚守传统理念,容不得退让。   郑丽文夹在中间,一旦发言偏向某一方,另一派就会立刻质疑甚至反击,党对她的要求是“干事”,可这“事”到底是本土派的路还是深蓝派的路,她自己恐怕都说不清。   党外的环境比党内还要棘手。国民党支持基础萎缩得很厉害,从巅峰百万党员掉到不足五十万,选举一次比一次艰难,尤其2020年大选,民进党占尽优势,国民党在岛内的影响力肉眼可见地下降。   与此同时,岛内民意也发生根本变化,越来越多人认定“维持现状”才是稳妥之策,对推动统一的态度则愈发保守,在这样的背景下,郑丽文就算有心坚持原有理念,也得顾及生存空间,不得不收起锋芒,改换更能迎合大众的表述。   站在今天看郑丽文,再回想她初入政坛的样子,两种形象落差特别大。那时候,她说话直接,立场明确,相信统一是国民党的核心价值,是党派复兴的唯一道路。   可是现实的压力不允许她单纯依靠理想去坚持,长期的政治绞杀让她从斗志昂扬变成谨言慎行,她脚下的路,不再清晰,而是处处带着限制。理想和现实的碰撞,最终逼她走向妥协。   郑丽文的变化,其实是国民党整体困境的缩影,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政党,在路线、身份认同、选民结构上都陷入了长期的摇摆。   既要争取深蓝的基本盘,又要抓住年轻和中间选民,却迟迟定不下方向,这种模糊的战略已经让党失去不少机会。   统一的大格局是历史必然,但在台湾内部,他人的政治算盘和自我保护机制会制造长期的拖延,郑丽文之所以走到今天,也正是被这种环境裹挟着前行。   她变成如今的模样,这个过程本身,就说明在台湾政坛,坚持正确方向并非易事。   你觉得郑丽文的转变,是被环境逼迫的无奈之举,还是主动选择的现实路线?欢迎交流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