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用粉笔“打印”汉字!周口56岁退休教师靠“粉笔书画”爆红网络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玉坤 一间位于居民楼楼顶大约20平方米的屋子,是周口市太康县退休女教师王红云的工作室。近两年来,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玉坤

一间位于居民楼楼顶大约20平方米的屋子,是周口市太康县退休女教师王红云的工作室。近两年来,她在工作室的黑板上用粉笔写字、作画,引来网友好评如潮,如今成为百万粉丝量的网红,被网友们称为可以用粉笔“打印”汉字的老师。10月22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前去采访时,王红云当场展示了“打印”水平,其写的仿宋体跟印刷体几乎一模一样。

从小耳濡目染,她对书画产生兴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2日上午,在自家楼顶简陋的工作室里,王红云老师右手握着粉笔,随着手腕转动,粉笔在黑板上“打印”出逼真的仿宋字体。随后,她还向记者展示了运笔流畅的行书、古朴典雅的隶书。

“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笔法,起笔、落笔都有讲究,停顿、手笔要求干净利落,其次每个字的间架结构要搭配得当,视觉上看起来有美感。”谈及粉笔书法心得,王红云如是说。

据王红云介绍,她从小出生在书香家庭,父亲是一位乡村学校教师,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更是为数不多能写毛笔书法的人。记忆中小时候过春节,父亲几乎给大半个村子的乡邻义务写春天,这对王红云有了耳濡目染的熏陶,让她对书法产生兴趣。

“刚开始就是父亲指导,在废弃的作业本上、旧报纸上写毛笔字,练习横、竖、撇、捺这些基本笔画,后来又练习了硬笔书法。”王红云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父亲指导基础内容后,大部分还是靠自己多写、多琢磨、多钻研,从而逐步提高书法水平。

常言说“书画不分家”,王红云练习书法的同时,还对绘画产生的兴趣。同样在没有接受专业系统教育的情况下,她靠自学尝试画乡村常见的花草树木、鸡鸭牛羊,培养自己的美感。

酷爱书画,她常常练笔创作到深夜

1986年,王红云考入河南淮阳师范学校,得以正式接触理论学习。但尽管如此,那时候以学习素描、国画、粉彩为主,很少涉及粉笔作画。而从书法方面讲,她“意外”地接触到了美术字。像宋体、仿宋体等都是在中师学习期间打的基础,这与平日里练习的传统书法楷书、行书、隶书都有很大区别。

毕业后,王红云从事美术、书法教育工作,直到55岁那年正式退休。退休一年多来,她闲来无事主攻粉笔书画,在丈夫的支持下,于自家房屋的顶层打造出一间大约20平方米的工作室,每天坚持写粉笔字、作粉笔画,并通过网络视频平台向外界展示。

在她的工作室内,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看到有不少粉笔书法和绘画作品,古诗词、名言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书法字体得以展示,就像网友热赞的那样,跟“打印机差不多”。而人物、花鸟等形象,也都在她笔下都栩栩如生,健壮的红牛、优雅的孔雀都可以在她的创作下跃然“黑板”上。

与此同时,传统书画她也没有放弃,工作室里还有她用国画笔法创作的牡丹、荷花等,以及软笔书法写下的各种作品。“红云就是个书画痴,有时候为了创作一幅作品,经常熬到三更半夜。”王红云的丈夫、太康三高教师王坦领说。

退休以来,王红云每天有了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粉笔书画上,一年多来,她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自己的粉笔才艺,吸引了120多万粉丝,成为小县城的“大网红”。“没想多出名,我连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都没加入,就想通过简单朴实的展示,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爱上书画艺术。”王红云说。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孟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