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生连写7遍,赵孟頫对《洛神赋》偏爱有加

赵孟頫对《洛神赋》的偏爱,首要在于精神层面的共鸣。曹植在赋中抒发的“人神道殊”的怅惘与失意,映射了赵孟頫作为南宋宗室后裔

赵孟頫对《洛神赋》的偏爱,首要在于精神层面的共鸣。曹植在赋中抒发的“人神道殊”的怅惘与失意,映射了赵孟頫作为南宋宗室后裔在元朝出仕的复杂心境,那种在现实与理想间的徘徊。同时,赵孟頫在艺术上倡导复古晋唐,力追“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风。王献之曾书《洛神赋》,赵孟頫多次书写此赋,也是对这一书法传统脉络的致敬与锤炼。

人书俱老的赵孟頫,将“二王”的飘逸韵致与唐楷的法度严谨熔于一炉,书风呈现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婀娜矫健之姿。点画精到,结体宽博灵秀,在端庄稳重中透出超凡脱俗的雅逸之气。

笔法极其纯熟圆润,线条凝练而富有弹性,提按分明,牵丝轻盈。章法上疏朗匀称,气韵贯通,整体给人以恬淡平和、典雅高古的审美感受,充分体现了赵氏书法所追求的“中和”之美。

晚年丧妻之痛,或许让赵孟頫对《洛神赋》中“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的生死永诀有了更刻骨的体会。他将这份深沉的情感寄托于笔端,使得这幅小楷超越了单纯的技法展现,成为其生命情怀与艺术理想的高度融合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