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2年,三国名将马超病入膏肓,他写遗书给刘备:“曹操杀了我全家200多人,只有表弟马岱还在,如今我就要死了,只能将他托付给陛下。”刘备这才放下对他的防备。马超随即病逝,年仅47岁。 咱得先说说马超当年有多猛。 他不是一般人,东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他爹马腾在西凉也是一方诸侯。马超自己呢?《三国志》说他“有信、布之勇”,就是说他有韩信、英布那样的本事。 他在西凉羌人、氐人部落里,威望高得吓人。羌人直接管他叫“神威天将军”,这名号可不是自封的,是打出来的。 最让他名声大噪的,就是潼关之战。当时他联合韩遂起兵反曹,在潼关打得曹操怀疑人生。曹老板那句著名的“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就是那时候喊出来的。 这一战,马超是真把曹操打怕了。但也是这一战,把他一辈子都搭进去了。 马超为什么反曹?《三国演义》说是为了替父报仇。但真实历史恰恰相反。 是马超先反了,曹操才杀了他爹马腾。 当时,他爹马腾早就带着家人去许都“享福”了,说白了就是当人质。马超在西凉,按理说该安分点。 可曹操要出兵打汉中张鲁,必须经过马超的地盘。马超就多疑了:“你这是打张鲁,还是顺道灭我?” 于是,他联合韩遂,悍然起兵。 这一下,性质就变了。 不管马超是出于自保还是野心,在外人看来,他这就是为了自己的地盘,不顾在京城当人质的亲爹和全族老小的性命。 “马超之反,既害其父,又害其族”,这是后世史家对他最严厉的批评。 曹操是什么人?你敢反我,我就灭你全家。马超兵败后,曹操立刻将马腾和他留在许都的宗族200多人,全部处斩。 从那一刻起,马超就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锦马超”了。他成了一个背负灭门血仇的复仇者。 一个心里只剩下“复仇”二字的人,是可怕的。他失去了西凉基地,跑去投靠汉中张鲁。 张鲁也不傻,对马超也是又用又防。马超在张鲁手下,过得也不痛快,甚至有人要害他。 这时候,刘备集团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马超投降刘备时,刘备正在围攻成都。刘备听说马超来了,高兴得不行,说了句大实话:“我得益州矣!” 马超的作用就是这么立竿见影。他带着部队往成都城下一站,城里的刘璋一看,“神威天将军”都来了,抵抗意志瞬间瓦解,没几天就投降了。 刘备对马超“好”吗?真的“好”。 一投降,马上封为平西将军,后来刘备称汉中王,马超升为左将军,最后刘备称帝,马超官拜骠骑将军,领凉州牧,位列三公,地位和关羽、张张飞是平级的。 但是,咱看问题要看本质。 刘备给了马超至高无上的“位”,却没给他实实在在的“权”。 你翻翻马超投降刘备后的履历,除了刚投降时吓唬刘璋,还有在汉中之战时打过一些策应,他几乎就“闲”下来了。 刘备把他“供”在后方,给了他最高的荣誉和待遇,就是不给他单独领兵,尤其是去前线找曹操拼命的机会。 为什么? 刘备怕他。 刘备是个政治家,他看人太准了。马超是个什么样的人? 战斗力太强:这种猛将,用好了是利剑,用不好第一个伤自己。 有“前科”:他连自己亲爹的性命都不顾,这种“狠”人,刘备敢把后背交给他吗? 出身太高:他是西凉军阀的少主,不是刘备一手培养的草根。他的忠诚度,刘备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刘备需要马超这块“金字招牌”来镇抚西北的羌人,需要他来当蜀汉集团的“门面”,但他绝不希望这头猛虎失去控制。 马超在蜀汉的最后几年,过得极其压抑。 史书上说他“常怀危惧”。有一次,彭羕因为失意,来找马超发牢骚,说“你当外,我当内,天下不难定也。”。 马超听完,吓得魂飞魄散。等彭羕一走,马超立刻上表揭发。 你看,他已经被磨平了棱角。他不是那个敢跟曹操叫板的马超了,他成了一个小心翼翼、生怕行差踏错的“高级打工仔”。 他才47岁,正是一个将军的黄金年龄,却病入膏肓。史书说病逝,但我更愿意相信,他是“憋”死的。 他一生的梦想就是找曹操报仇,但在刘备这里,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他就像一头被关在笼子里的猛虎,空有一身武力,却只能在笼中郁郁而终。 直到临死前,他写了那封遗书。 这封信,是马超一生的总结。 他没说“请陛下一定北伐,替我报仇”,也没说“我壮志未酬,死不瞑目”。 他只说:“我全家都死光了,就剩马岱这根独苗,托付给您了。” 刘备看到这封信,为什么“才”放下防备? 因为这封信,证明马超彻底“躺平”了。 他不再是那个有野心、有威胁的西凉猛虎。他所有的骄傲、所有的仇恨、所有的不甘,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化作了对家族血脉延续的最卑微的恳求。 一个只想着托孤的人,一个不再有任何政治诉行的人,对皇权才S是真正无害的。 刘备看懂了马超的绝望和顺从,所以他放下了戒心。而马超,用他最后的低头,换来了马岱在蜀汉的平安。 马超随即病逝,年仅47岁。他的一生,以“锦”字开篇,却以“悲”字落幕。这大概就是那个英雄时代,个人命运最苍凉的注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