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嫂这个行业,在中国兴起的时间,不算长。本质上属于传统婚姻结构的瓦解,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所带来的产物。 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前倒推30年,基本没有月嫂行业。 那时候的女性,如果跟一个男性结婚后,在多数情况下,会默认进入这个男性的家庭。带孩子的经验,主要来自于婆婆和母亲。老一辈人把自己的经验,通过传帮带的形式,教给下一代。 但后来,城镇化开始发力,很多女性从农村搬到城镇,走入职场的女性也变得越来越多。传统婚姻结构,开始瓦解。夫妻俩结婚后,逐渐开始不再跟男方的父母一起居住,而是小两口自己居住。 婆婆在家庭中的权威感,逐渐褪去。 所谓媳妇熬成婆的说法,成为历史。 很多小夫妻,既不跟自己的父母一起居住,也不会事事听从婆婆的说法。对于带孩子这件事,也只能自己带。年轻夫妇开始摆脱老一辈的言传身教,而是选择从书本中学习知识。有些女性属于职场女性,有工作,有收入。 她们愿意花一定的钱,通过金钱购买时间和休息。 于是,在这一系列变革之间,月嫂这个行业应运而生。 这也是人类从自给自足小作坊,逐渐走向市场化、工业化的一个缩影。 但由于市场需求,和职业规范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且实操中不同机构的不同月嫂,对于需求方来讲,很难有非常切身的体会和评判,以及市场化的服务人员,他们的利益目标和需求方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出现事故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