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给出的薪酬体现的是运动员价值,2025年全国运动会女排比赛结束,一些国家队的队员将前往国外俱乐部打球。看到朱婷、李盈莹那份欧元的薪水单,确实,这就是世界顶级攻手的身价,市场明码标价,一点不含糊。 但转头看到龚翔宇这个30万美元,很多人心里咯噔一下,觉得有点刺眼,甚至替她感到委屈。 说实话,这种心情我特别能理解。奥运冠军,国家队现任队长,这个头衔分量太重了,怎么就跟那两位差了一大截?感觉就像自家很宝贝的东西,被外人打了個很低的折扣。 可商业体育这东西,它的逻辑,跟咱们球迷看球的情感逻辑,有时候真不是一回事。它更像个冷冰冰的计算器,算的是你在它那个体系里的“即战力”和“稀缺性”。 朱婷和李盈莹,她们是主攻,是球队的矛头。就是负责在最关键的时候,把球砸到对方地板上得分的人。任何一个职业俱乐部,建队的第一笔大钱,永远会花在能一锤定音的得分手身上,这是商业体育最朴素的“一分钱一分货”。 那龚翔宇呢?她是接应,而且是咱们国家队体系里那种极其珍贵的“保障型”接应。她干的活儿,很多是数据体现不出来的。一传稳不稳定?防守卡位到不到位?队伍节奏乱的时候,能不能有个二传之外的人去调整一下?这些是她的价值,是球队的润滑剂和稳定器。她是那种能让强队更稳定,上限更高的球员,但在一个急需“爆破手”的球队里,她的价值排序可能就会往后放。 这就好比一个顶级的IT公司,薪水最高的,往往是那个能写出最核心算法的程序员,而不是负责管理整个项目、确保大家协同工作的项目总监。不是说总监不重要,没了他项目可能就崩了。而是市场对“直接产出”和“间接价值”的付费意愿,它就是有区别的。 更何况,意大利联赛是啥水平?那是全世界女排运动员都想去的“最高殿堂”。而美国的职业联赛,说实话,才刚刚起步,整个盘子的大小,球员的平均薪酬,跟成熟的欧洲联赛根本没法比。龚翔宇这30万美元,放在美国新联赛的背景下,很可能已经是金字塔尖的那一档了。 这事儿真不用太上头。能在这个年纪,选择走出去,去一个全新的环境里感受不同的排球文化,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和胜利。薪水是市场给出的价格,但运动员的价值,远不止于此。龚翔宇对于中国女排的战术意义,咱们球迷心里都有数,这就够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