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开源引智·生态领航”杭州AI开源生态大会暨“魔搭社区”(杭州)开发者中心启用仪式在杭州云谷中心举行。

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居全国第二,人工智能的顶尖人才储备位居全国第二,人工智能产业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杭州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变量,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成为人工智能生态建设的倡导者和探索者:2024年全市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3553亿元,目前拥有人工智能规上企业767家,50款大模型通过中央网信办评估备案。
人工智能赛道杭州如何布局?
建设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开源社区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开源是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重要加速器。
当前杭州正在全力打造“29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开源生态,是杭州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优势,具体来说有三个主要表现:一是杭州开源基础模型位居全球第一阵营:培育的通义千问、DeepSeek两大基础模型能力长期位居世界第一阵营,通义千问衍生模型数量超18万个,领先全球;二是开源社区规模全国最大、全球排第二:魔搭社区已成为全国最大、全球第二的AI开源社区,汇聚了超过12万个开源模型,吸引全球2000多万开发者交流协作;三是杭州将开源生态作为了发展主线,明确了将开源生态建设作为杭州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发展的主线,正在加快制定相关政策和专项行动方案。

大会上,杭州提出要建设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开源社区。通过积极研发数据、智能体软件应用等原始性技术产品,扩大开源供给,支持魔搭社区对标国际顶尖的开源社区建设,提升社区全球影响力,打造全球开源模型、国内首发平台和开源产品国际首选平台。同时为了推动开源的成果加快落地应用,杭州将建设一批开源孵化空间和开发者中心,支持企业基于开源基础模型开源产品,研发出面向制造、医疗、金融、文创等垂直领域的衍生模型和智能体、智能终端,打造开源产品体系和应用生态,培育相关的产业。
营造开源生态发展最优环境
杭州发布重磅“人工智能开源政策包”
为了营造开源生态发展的最优环境,杭州将面向开源社区、人才、技术、项目、企业的创新出台算力补贴、政策激励、知识产权保护、孵化培育等一揽子的支持政策,其中包含将贡献纳入人才评价标准,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人工智能实验室和实训室,吸引更多海内外开发者来杭州创新创业,让创意的火花在杭州这片沃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会上,市经信局介绍了杭州市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有关措施。

其中,针对“加快培育人工智能开源生态”的市级政策支持就包含:
1.推动优质开源项目纳入杭州创新产业目录、首版次软件目录。
2、鼓励软件企业面向操作系统、数据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发布基础性、前瞻性的自主技术开源项目,对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托管的孵化期开源项目,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奖励。
3.每年遴选优秀开源项目和基于开源项目开发的优质原创软件产品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4.对模型下载量靠前、模型性能排名持续领先、社区贡献度高的开发企业,按照贡献模型、算子等不同类别,给予最高100万元分档奖励。
5.鼓励政府、国企、事业单位优先使用基于开源大模型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6.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第三方机构在杭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等赛会活动,获奖选手可申请认定为相应层次人才。
7.2025年安排4000万元市算力券,支持“魔搭社区”面向开发者提供免费算力。
8.支持“魔搭社区”开发者中心创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创新空间,最高可获200万元补贴。
9.支持建设开源社区等产业生态共性平台,按年度对外服务收入情况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
施一公:
人工智能推动科研范式变革,改变着科技的进程和人类的未来
开源生态是杭州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优势,当前杭州正在全力打造“29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会上,杭州公布了全市新一批人工智能场景开放示范“两张清单”:场景“机会清单”和场景“能力清单”,目的在于聚焦城市治理、社会民生、产业升级三大领域,实现“为技术找场景、为需求找方案”的双向奔赴。
事实上,杭州已经有了许多人工智能创新场景的应用。如无人驾驶技术赋能智慧警务,市公安局和菜鸟无人车达成合作,将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在警务巡逻、应急处置突发情况等场景,提升了城市安全治理智能化水平,实现了技术与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AI未来社区场景标杆打造:中交机电局与炽橙科技合作,在未来社区的建设中融合了AI技术,打造智慧交通、智能安防、绿色能源一体融合的场景,成为了国企和科技企业协同创新的范例;再比如开源模型优化金融风控方面,浙大滨江研究院和农行浙江分行合作,基于开源模型优化风控的算法,提升了金融信贷风险识别精度与效率,是AI技术在金融领域商业化应用的一种尝试。
未来,人工智能+将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大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发表了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演讲时提出,人工智能正在推动科研范式变革,改变着科技的进程和人类的未来。
从围棋破局到蛋白质一级序列决定三维结构的研究,都呈现出这种趋势。比如具体到生命科学领域,人工智能给蛋白质科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截至2020年,人类通过实验科学手段,一共拿到了近20万个蛋白质或大分子的空间三维结构,这些结构帮助人类理解微观生命、探究疾病的产生、促进药物研制等等。但从2020年到2022年,人工智能通过version2、AlphaFold2和ESMFold,预测出了将近8亿个结构,也就是说,人类过去半个世纪积累的数据库被扩大了几千到几万倍,三到四个数量级,这种变化是不可思议的。人工智能不需要实验手段,而是利用大数据预测出蛋白质结构,从而推导宏观的遗传疾病的产生和发育生物学现象的变化,从小到大,从细到粗,从微观到宏观,这颠覆了人类生命科学研究的顺序。
作为一所高起点、研究型为特色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人工智能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汇聚了一批国内外顶尖的AI学者,在人工智能排名中,其中“世界一流教师”模块排至全球第6名,“科研影响力”模块与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15所高校并列全球第1名。正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2025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西湖大学在人工智能产业应用方面,正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例如设计了全球首个多模态病理大模型,正式在市一医院落地使用,能以0.25微米的精度扫描切片,在几秒内完成基础筛查并标记可疑病变,大大提高了精准诊疗效能。
西湖大学将积极参与共建人工智能教科人一体化发展高地,助力杭州塑造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