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岳谦教授建议:中国应该调整对外原则,将“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中的“不惹事”去掉! 很多人一听这话,瞬间热血沸腾,觉得“就该这么硬气”!毕竟这些年,咱们看得够清楚了——南海被搅局、台海遭挑衅,就连经贸领域都被无端打压,明明咱们一直守着本分搞发展,却总被某些势力扣上“威胁论”的帽子,换谁心里都憋着一股气。 但别急着喊口号,咱们得先掰扯明白:“不惹事”到底是啥意思?它从来不是胆小怕事,更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而是中国刻在骨子里的处事智慧——咱们不主动挑事、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可这不代表要忍气吞声、放弃原则。就像做人一样,你不惹麻烦,但麻烦找上门,也不能当缩头乌龟,这和“不怕事”本来就是一体两面。 赖教授的建议,核心是希望咱们更主动地维护自身利益,这点完全能理解。现在的国际舞台,早就不是“你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时代了,有些国家就是得寸进尺,你越克制,他越觉得你好欺负。但要是真把“不惹事”去掉,会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曲解成“中国要主动挑事”?要知道,国际舆论场上,咱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被放大镜盯着,一旦落下“扩张”的口实,只会给对手联合打压咱们的机会。 咱们中国的底气,从来不是靠“惹事”撑起来的。这些年,从空间站自主研发到航母劈波斩浪,从一带一路互利共赢到疫情防控中的大国担当,咱们靠的是硬实力和讲道理。“不惹事”是咱们的底线,说明咱们热爱和平、尊重各国主权;“不怕事”是咱们的底气,意味着谁要是敢触碰核心利益,咱们绝不手软。 那些喊着“去掉不惹事”的人,多半是被憋屈的现实激得慌,但国家层面的战略,不能只凭一时情绪。真正的强大,是既有“不惹事”的格局,又有“不怕事”的实力,该克制时沉得住气,该亮剑时绝不犹豫。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