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钟建军通讯员许琳
面对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比例高、家庭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现实挑战,近年来,招远市夏甸镇立足新村初级中学新时代育人要求,以“全环境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创新构建并深入实践“一主两翼多维”家校共育模式,有效破解协同育人难题,为乡村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构筑了坚实屏障。
一主为核,筑牢共育桥梁。学校立足实际,将家长委员会体系作为家校协同的“主心骨”,建立了脉络清晰、权责明确的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网络。此体系不仅确立了家长委员会在家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更使其成为统筹协调家校共育事务、精准传递与沟通双方诉求的核心枢纽,确保了家校联系渠道的畅通与高效。
两翼发力,拓展共育边界。为实现育人无死角,学校同步驱动“开门办学”与“送教入社”两大引擎。在“开门办学”方面,学校创新打造“321”家长参与体系,通过“教学参与”“管理参与”“活动参与”三大路径,真诚邀请家长走进校园、深入课堂。从听课评课、作业检查到护岗护学、活动共建,家长从教育的“旁观者”转变为“共建者”,育人合力显著增强。在“送教入社”方面,学校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服务,定期组织骨干教师走进社区,围绕科学教育方法、亲子沟通艺术、青春期心理疏导等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举办专题讲座,将科学的育人理念与实用策略送至家长身边,有效补齐了家庭教育短板。
多维支撑,保障共育实效。为深化共育成果,学校着力打造多维支撑体系。在信息互通层面,主动公开校长信箱、办公电话及线上平台等多元化反馈渠道,确保家长意见与建议能够及时传达、有效落实。在服务载体层面,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既搭建数字家长学校平台提供便捷线上学习资源,也组建“新益家”家庭教育服务队,针对不同家庭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指导与服务,推动家长教育能力持续提升。
目前,以“一主两翼多维”为特色的家校共育模式已在夏甸镇新村初中深深扎根,并焕发出勃勃生机。未来,夏甸镇将继续深化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动机制,汇聚更广泛的教育力量,共同为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