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日本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小野田纪美突然宣布了对我方的批评,称我们“动不动就拿经济当武器”。 这话点名了我们,我们的态度很清楚:按规则、按清单管理关键商品,是各国常用做法,不是谁独有的手段。 这话听着义正辞严,实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核心论点再明确不过:日本所谓的“批评”根本站不住脚,本质是自己先挥舞经济管制大棒,却反过来倒打一耙,试图抢占舆论高地。他们嘴里指责别人“拿经济当武器”,转头就对中国高科技产业下狠手,这种言行不一的操作,实在让人看不透又觉得可笑。 稍微关注国际经贸动态的人都知道,日本在经济管制上向来是“先行者”。远的不说,2023年就联合美国、荷兰搞协调,直接对23种半导体设备实施出口管制,明着说针对160国,实际上谁都清楚矛头直指中国。到了2025年,管制力度更是一路加码,黑名单上的中国企业从几十家涨到110多家,不光卡新设备出口,连存量设备的维修备件都要掐断,硬生生想让中国工厂里几亿美元的光刻机变成废铁。这种“慢刀子割肉”的操作,比美国的禁令还绝,难道就不算“拿经济当武器”?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自己恰恰是这套“管理逻辑”的受益者和使用者。全球70%的光刻胶市场被他们的信越化学、JSR等巨头掌控,这些关键材料直接影响芯片制造,日本从未放松过相关管控。还有稀土这类战略资源,日本一边依赖中国占全球85%的冶炼分离产能,一边跟着美国炒作“稀土荒”,声称中方管制会导致其产业“灭顶之灾”,却绝口不提自己早就对中国半导体设备实施了更严苛的限制。合着只许他们卡别人脖子,不许别人按规则保护自身利益? 国际上对关键商品的管制本就是通行惯例,不是中国首创。美国有《出口管制改革法》,欧盟有《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都明确规定对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和物资实施出口许可制度,这就是小野田纪美口中的“拿经济当武器”吗?显然不是。中国2024年颁布的《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和这些国际规则一脉相承,目的只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规范产业发展,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动辄使用”。 就拿中国对稀土的出口管制来说,完全是被逼出来的无奈之举。几十年的无序开采让江西赣州这样的稀土主产区生态严重破坏,农田污染无法耕种,环境治理费用高达几百亿元,远超当年的开采利润。现在通过规范管理保护资源和环境,同时确保稀土用于合法民用领域,对符合资质的外资企业还开辟了绿色通道,宝马、大众等企业都顺利拿到了供应许可,这哪里是“挥舞武器”,分明是负责任的治理行为。 说白了,日本的批评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自己一边跟着美西方搞技术封锁、产业打压,一边指责中国的正当管控是“经济武器”,这种双重标准根本骗不了人。国际经贸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不是单方面的予取予求,更不是谁的霸权工具。中国按规则办事,既保护了自身利益,也维护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反而日本这种动辄挥舞管制大棒、还倒打一耙的做法,才是破坏国际贸易秩序的真正隐患。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