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中国大陆赴日游客量持续攀升,10月访日人数达25.8万人次,刷新后疫情时期同期纪录。受人民币对日元汇率波动影响,跨境购物性价比凸显,不少游客赴日购物热情较高,相关航线机票开售即售罄,跨境消费热度也受到行业关注。此前相关部门曾发布赴日出行提示,仍有不少游客主动规划行程,“汇率带来的购物优惠”成为近期热议话题,吸引诸多消费者关注。 汇率这玩意儿真是把双刃剑。看着现在1块钱人民币能换20多日元,买啥都像打七折,搁谁不心动?但仔细算笔账,飞趟日本的机票酒店加起来都够在国内买两套护肤品了。更别说那些抢破头的热门航班,价格比平时翻了一倍还不止。这么一抵消,所谓的"汇率优惠"还剩多少真不好说。 跨境消费热背后藏着不少隐形成本。很多人光盯着免税店的标价划算,却忘了算上托运超重费、代购时间成本,还有最要命的——人挤人的体验打折。银座药妆店排队结账就得站半小时,这哪是度假简直是受罪。更现实的问题是,费老大劲背回来的马桶盖和电饭煲,很可能发现都是中国代工的。 商家们早就摸透了这种消费心理。日元贬值期间,日本各大商场迅速推出中文服务、支付宝优惠,连北海道乡下的土特产店都挂起了"欢迎使用微信支付"的牌子。表面看是方便中国游客,实际上价格暗戳戳上调了10%。所谓的"汇率红利",转眼就进了商家的口袋。 这种扎堆消费还带来更深层的影响。朋友圈晒个东京塔定位,小红书发篇京都和服攻略,攀比心一上来更多人跟风出发。但很少有人想过,疫情后国内那么多旅游城市还在等客来,云南大理、海南三亚的民宿老板们,眼看着游客往日本跑,心里该多不是滋味。 日本旅游 日本旅游 日本游客 日本国旅游 日本人旅游 日本旅游价格 赴日旅游 中日旅游差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