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终于能理解,为什么印度加入五常被拒,申奥被拒,加入亚太经合被拒,原因很简单——印度太闹腾。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放眼全球,谁不知道印度一直喊着要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口号喊了十几年,从莫迪到各级外交官,逢场合必谈“印度的国际地位”。 但说到实际贡献,问题就来了:印度确实人口多、市场大,也参与了一些维和行动,可要成为五常,不仅要有经济贡献,还要有国际责任能力、战略稳定性以及对地区和平的实际承担能力。印度哪一项符合五常的标准? 对内宗教冲突频发、对外与邻国摩擦不断、军事冒进时常挑衅、外交政策一天喊“战略自主”,第二天又跟某大国眉来眼去。这样一个国家,怎么可能被纳入五常?五常不是领奖台,它是责任舞台。 为什么申奥又被拒?理由同样扎心——国际奥委会看的是一个国家组织大型赛事的稳定性、经济能力、公共安全环境和国际形象。 印度在这几个方面几乎都踩雷:体育体系混乱、体育腐败问题严重、基础设施屡屡被吐槽、去年亚洲运动会都因为场馆条件争议不断。更别说印度城市动不动就断电、水污染严重、治安不稳,还有时不时爆出来的制度混乱和政府部门掣肘。奥运会是全球盛事,不是实验项目,把它交给一个连“场馆准时建好”都悬的大国?国际奥委会敢吗? 再说亚太经合组织(APEC),这个组织讲究的是开放、稳定、合作、互信,而印度最明显的标签是什么?保护主义强、谈贸易永远“要好处多、承诺少”,动不动就反悔、动不动就修改出口税、动不动就设置各种稀奇古怪的贸易壁垒。 别的国家谈合作,印度谈的是“如何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这种习惯在双边谈判里就够让人头疼了,放到多边经济框架里,那简直是“搅局王”。更何况印度经常在地缘政治上摇摆不定,一会儿站在西方立场,一会儿又讲“不结盟精神”,谁敢把这种不稳定因素放进APEC? 这些被拒,都不是外界对印度“有偏见”,而是印度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大家:它想坐上第一排,却不愿意付第一排该承担的责任;想要国际话语权,却不愿意拿出符合大国标准的稳定性和担当;想要加入所有组织,却没有改掉那种“我要,我必须要,但责任你们先扛”的心态。发展可以慢,不稳定可以理解,但态度不能错、方向不能偏。 而印度的问题,是太急、太吵、太爱给自己贴金,却不愿先把内部问题解决好。比如基建落后、贫困严重、医疗体系脆弱、产业链薄弱、教育水平差距大,这些才是它被国际组织“婉拒”的根源。 一个连自家院子都整理不干净的国家,一心想着在外面登台亮相,自然处处碰壁。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实力说话,闹得再响,也换不来尊重。印度真正欠缺的不是机会,而是踏踏实实把国家建设好、把国际信誉积累起来的耐心与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