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崔峰
11月22日,2025年济源示范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在沁河河口村水库码头正式启动,193万尾优质鲢鱼、鳙鱼苗种分批投放至河口水库及黄河小浪底水域,以生态“输血”激活发展“造血”动能,为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注入济源力量。

沁河作为黄河重要支流,是济源生态发展的重要根基。自2002年以来,济源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累计向黄河及辖区水域投放各类鱼苗超2900万尾,通过科学增殖放流持续修复鱼类种群结构、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今年,本地溪流中发现仅分布于古济水流域的新物种——济水马口鱼,成为济源水域生态持续向好的生动注脚,彰显了多年来生态保护工作的扎实成效。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济源此次增殖放流严格遵循《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选用3-4厘米规格的优质本地苗种,且均经过严格检疫检测,确保放流效果与生态安全。

其中,向河口水库放流90万尾,包括鲢鱼36万尾、鳙鱼54万尾(含大规格苗种9万尾);向黄河小浪底水域放流103万尾,包括鲢鱼41万尾、鳙鱼62万尾(含大规格苗种10.3万尾),既是对农业农村部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要求的精准落实,也是构建“水清、岸绿、鱼跃、景美”生态画卷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