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迪拜坠毁,莫迪“制造大国梦”破碎 一架被视为印度骄傲的战机,在迪拜航展的万众瞩目下轰然坠毁,不仅带走了飞行员的生命,也折射出一个国家难以企及的制造强国梦。 当地时间11月21日下午,阿联酋迪拜航展现场,一架印度国产“光辉”战斗机在进行飞行表演时突然失控,轰然坠毁在距离航展现场约1.6公里处。浓烟滚滚,火焰腾空,印度空军随后确认,飞行员不幸遇难。 而就在坠机事件发生的前一天,社交媒体上还流传着令人尴尬的画面:一架参展的“光辉”战机在静止停泊状态下腹部大面积漏油,地勤人员不得不使用简易购物袋承接漏油,以避免污染。 --- 01 航展悲剧:印度航空梦想的尴尬瞬间 迪拜航展本应是印度向世界展示其航空制造实力的绝佳舞台。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高调出动三架“光辉”战机飞往迪拜,意图大干一场。 然而,事故不期而至。法新社目击者描述,战机在一次低空飞行表演时失事。现场视频显示,飞机多次飞越展示区后,似乎失去控制,随后陡直冲向地面。 这不是“光辉”战机首次发生事故。去年,一架该型战机在印度进行训练时坠毁,所幸当时飞行员安全弹射。而本次悲剧,则成为这款战机首次造成人员死亡的事故。 印度新闻信息局在坠机前曾试图平息外界对“光辉”战机的质疑,否认漏油事件,称其为“假消息”。然而,这场悲剧无疑给印度航空工业的声誉带来了沉重打击。 02 曲折发展:四十年磨一剑的“光辉”历程 “光辉”战机的故事可追溯至1980年代。作为印度自行研制的单发轻型战机,它承载着这个国家航空工业的梦想。 研发之路异常坎坷。原型机2001年首飞,又花了14年才正式进入印度空军服役。至今二十多年过去,印度空军仅组建了两个“光辉”战机中队,总计38架飞机。 订单情况显示出空军对这款战机复杂的态度。印度军方2021年订购了83架“光辉”战机,原定去年开始交付,但因缺少发动机等原因延迟。 今年9月,印度军方又追加订购了97架,预计2027年开始交付。 然而,就连印度空军高层也对“光辉”战机的表现公开表示不满。今年2月,印度空军参谋长阿马尔·普里特·辛格直言:“我发现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根本没有进入任务状态。” 03 性能短板:“光辉”与同类战机的明显差距 “光辉”战机面临的不仅是发展延误,更有性能上的明显短板。一位曾驾驶“光辉”早期原型机的印度空军试飞行员2017年坦承:“LCA(轻型战机)不符合我们的期望。” 数据对比揭示了残酷的事实:“光辉”Mk-1A型仅能携带3吨外挂载荷,而同类战机如“鹰狮”和F-16分别能携带5-8吨和6.7吨。 在航程方面,“光辉”的护航半径仅为300公里,远低于“鹰狮”的520公里和F-16的645公里。 更令人担忧的是战备效率:“光辉”需要超过60分钟准备下一次任务,而“鹰狮”和F-16分别只需23分钟和21分钟。在现代空战中,这种差异可能是致命的。 印度空军消息人士透露,一架“光辉”战机的成本高达约7200万美元,性价比远不如更重、能力更强的战机。 04 “印度制造”困境:莫迪宏伟蓝图的残酷现实 “光辉”战机的困境仿佛是莫迪“印度制造”计划的一个缩影。2014年,莫迪上台即推出“印度制造”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将制造业占GDP份额提升至25%。 现实却异常残酷。十年过去,印度制造业占比不升反降,从当年的15.4%降至如今的14.3%。 2020年,莫迪政府推出规模达230亿美元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鼓励14个领域的制造业企业发展。 结果令人失望:参与企业仅实现产值目标的37%,政府发放补贴不到承诺款项的8%。 05 根源探究:印度制造业难以逾越的障碍 印度制造业为何举步维艰?基础设施薄弱是首要难题。物流成本高、电力供应不稳定,直接威胁制造业发展。 外资企业在印度常遭遇税收突袭、环保法规突变等问题,特斯拉、富士康等企业多次推迟建厂计划。 人口红利未能转化为竞争优势。印度拥有14亿人口,但技能培训不足,高端制造业所需的技术工人严重短缺。 以手机制造业为例,印度虽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生产国,但实际只是组装基地,屏幕、芯片、电池等关键零件大多从中国进口。 更糟糕的是,印度工人组装手机的良品率比中国低30个百分点。 06 战略转向:从“印度制造”到“印度食品” 面对制造业的困境,莫迪政府似乎正在悄然调整策略。 莫迪最近换了个新口号——从“印度制造”变为“让全世界吃上令人惊艳的印度食品”。 他特别强调印度茶、柠檬、凤梨和姜黄的品质,试图将印度食品塑造成“干净卫生的高端餐饮形象”。 “光辉”战机的坠毁,不仅是印度航空工业的挫折,更是莫迪“印度制造”战略的缩影。从2014年力推“印度制造”,到如今转向推广“印度食品”,十年挣扎,制造业占比不升反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