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大学,突然不认咱们这儿的“国际成绩”了。 什么A-Level,什么加拿大安省文凭,只要是在中国境内读的,统统一刀切,不好使了。 现在人家只要两种学生:一种是正儿八经参加了咱中国高考的,另一种是他们马来西亚自己高考的。 这事儿吧,越想越有意思。 说白了,不就是被那帮“曲线救国”的给搞怕了吗? 在国内卷不过高考,就花大钱去读个所谓的“国际高中”,刷个漂亮的“国际成绩”,再拿这个成绩去申请国外的大学。 结果呢? 人家大学招进来一看,嚯,成绩单上个个都是学霸,实际水平嘛……一言难尽。 这不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人家大学也不是傻子,被坑得多了,总得想办法。 干脆,釜底抽薪。你们不是会“包装”吗?行,我不看你包装的那个壳了,我就要最硬核的、最没法掺水的东西——中国高考成绩。 因为他们心里门儿清,能在十几亿人里杀出重围,通过高考独木桥的,那才是真刀真枪的硬本事,绝对错不了。 你看,这事儿绕了一大圈,最后证明了什么? 证明了咱们的高考,才是最被世界认可的、含金量最高的“硬通货”。 有时候觉得高考挺残酷的,但现在看看,它至少保证了一件事: 公平。 以及,对你十几年寒窗苦读最起码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