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废弃物秸秆摇身一变成了聚乳酸纺织新品,最终进入市场,成为了一件件羊绒衫、儿童服饰、床上用品……日前,“淮河明珠智造之城”新闻媒体集中采访活动在安徽蚌埠举行,大皖新闻记者在该市安徽丰原集团见到了这样一幕。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聚乳酸纺织品具备发展万亿级市场的潜力,产品备受市场青睐,大有可为。

聚乳酸制成的婴童服饰
秸秆变废为宝,摇身变衣服
11月14日,大皖新闻记者走进安徽丰原集团,墙上打出的标语“能源加材料,万物秸秆造”让人眼前一亮,在该企业展厅内,记者看到了一件件用秸秆制造的衣服,羊绒衫、运动服、内衣等应有尽有。
“这些都是聚乳酸纺织品。”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聚乳酸是以玉米、秸秆等生物可再生资源为原料,通过生物技术加工而成。具有低碳、环保、无毒、可降解的特性,被认为是未来有希望替代石油基塑料(PE、PP、PVC等)和石油基化纤(PET、PTT、PBT等)的生物新材料。而聚乳酸纺织品更是具有亲肤、抑菌、保暖、透气等特点。
该工作人员介绍,丰原集团是国内从事生物化工、生物医药、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的大型科技产业型公司,是国家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医药研发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研发平台,以及10多个省级研发平台。近年来,该公司联合下游客户开发出了多款聚乳酸纺织新品,产品覆盖内衣、儿童服饰、羊绒衫、床上用品、车用脚垫等。

企业打出“能源加材料,万物秸秆造”的标语
小秸秆撑起大产业,新技术成果飞入千万家
除了纺织品,在该公司展厅,大皖新闻记者还见到了一系列聚乳酸制品,例如绿色建筑材料、聚乳酸矿泉水瓶、聚乳酸环保地膜、聚乳酸仿瓷餐具等,听起来“高大上”的新技术成果已经转化为飞入千万家的日用品。
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陈礼平向记者介绍,丰原集团经过二十多年自主技术创新,已全面掌握乳酸菌种选育、发酵控制、分离纯化、聚合反应以及聚乳酸下游应用开发等全产业链核心工艺技术和专有装备制作技术。随着企业加强下游应用领域技术不断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在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地区,可实现多个产业链集群发展,其中纺织产业集群、塑料加工产业集群、工业及家用装饰材料产业集群、生物化学品产业集群、生物燃料产业集群、生物肥料产业集群6大重点产业集群均可形成万亿产值,一根小秸秆,撑起大产业。
陈礼平还介绍,在蚌埠当地,新材料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蚌埠市在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中广泛应用生物基材料,餐具、购物袋等生物基材料制品也已进入政府机关,“万物秸秆造”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用聚乳酸制作的各种产品,已得到广泛应用。
生物基新材料已成特色产业,助力老工业城市向“智造之城”蝶变
大皖新闻记者从蚌埠市有关部门了解到,生物基新材料已是蚌埠市具有创新优势的特色产业。丰原生物作为国家生物基材料行业的“链主”企业,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生物可降解新材料制品官方供应商,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榜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蚌埠市依托丰原集团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制造技术优势,构建从乳酸菌种制备到聚乳酸终端制品的完整产业链技术体系,系统掌握聚乳酸全产业链工业化生产技术,建成全球产能规模最大、产品链条最全、技术工艺最强的聚乳酸产业链条。获批生物基新材料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生物基聚合材料安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生物基聚合材料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
据介绍,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蚌埠市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将新材料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之一,坚持“智造强市、产业立市”第一战略,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建设一批国家级产业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链群融合为抓手,集聚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连续成功举办多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全市集聚新材料企业411家,产业规模突破660亿元,已初步形成以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为主导,化工新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等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研发生产了众多“中国首创、世界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助推这座老工业城市向“智造之城”蝶变。
大皖新闻记者韩喻李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