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她新婚一周送丈夫出征,从此杳无音讯,妻子寻夫45年,才知真相,新婚一周就离开的丈

她新婚一周送丈夫出征,从此杳无音讯,妻子寻夫45年,才知真相,新婚一周就离开的丈夫,早已用生命书写了革命贡献。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1年,江西瑞金的小土房里还飘着新婚的喜味,20岁的池煜华正给丈夫李才莲缝补衣衫,院外传来脚步声,组织同志走进来要调李才莲赴前线任职。 李才莲手里的腰带顿了顿,看向身旁的池煜华,妻子眼里满是不舍却用力点头,他咬咬牙打包行李,临走时攥着她的手说“等我打胜仗就回家”,她含泪应下。 可这一走,李才莲的消息就断了线,池煜华守着空房盼消息,农忙间隙总向返乡战友打听丈夫下落,哪怕听到“可能牺牲”的传言,她也不肯相信。 那时候苏区形势凶险,前线战士随时面临生死考验,不少家庭都经历了生离死别,池煜华见过太多这样的遗憾,但她始终抱着丈夫会回来的希望。 新中国成立后,池煜华放弃了改嫁的机会,揣着丈夫的旧照片踏上寻夫路,江西、福建、广东的革命老区她走了个遍,只要有同名线索就立刻赶去核实。 有一次在福建龙岩,她听说一位老红军认识李才莲,连夜赶了三十里山路,见到人才知那是同名的同志,老人惋惜地说“革命年代,重名的烈士太多了”。 岁月匆匆,池煜华从青年变成了白发老人,眼角的皱纹里刻满牵挂,家人劝她放弃,可她总说“他肯定还活着,我答应过要等他回家”,这话一说就是45年。 1976年,池煜华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瑞金党史办,工作人员翻找烈士名录时,“李才莲”三个字让她浑身颤抖,旁边写着“1935年牺牲于宁都战斗”。 工作人员告诉池煜华,李才莲赴前线后担任独立师政委,1935年率部突围时遭敌人伏击,他身先士卒掩护战友,弹尽粮绝后仍与敌人搏斗,最终英勇就义。 资料里还记载着,李才莲在战斗中多次击退敌人进攻,曾率部以少胜多保卫苏区粮道,他的部下说“政委总说,要为后方的亲人守好每一寸土地”,是公认的好干部。 池煜华捧着李才莲的烈士证,老泪纵横,她终于知道丈夫没有“失踪”,而是用生命践行了革命信仰,那句“等我回家”的承诺,成了跨越半生的告慰。 其实,在革命年代,有太多像李才莲这样的战士,他们放下儿女情长奔赴前线,也有太多像池煜华这样的家属,用一生坚守等待,他们的故事值得永远铭记。 池煜华后来把李才莲的事迹讲给子孙听,还常去烈士陵园看望丈夫,她总说要让后代都知道,他们的爷爷是位了不起的革命英雄。 信源: 中国青年网《他走到哪里,就把革命气氛带到哪里——记革命烈士李才莲》 《兴国县志·革命烈士传》(兴国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3. 人民网《池煜华:一生坚守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