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69年,耿飚意外发现中国援阿尔巴尼亚的大量化肥被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任凭日晒

1969年,耿飚意外发现中国援阿尔巴尼亚的大量化肥被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任凭日晒雨淋失效;明明没有棉花却要求中国援建纺织厂,从中国进口棉花加工成布匹再返销中国牟利;并且阿方提出的军事项目数量远超其国防需求。 耿飚1909年出生在湖南醴陵一个穷苦农民家,从小就尝尽生活艰辛。13岁他进矿当童工,每天干重活,接触到工人运动。1925年他加入共青团,1928年转为党员,积极投身革命。1930年参加红军,长征中他随部队跋涉,抗日时期担任多个职务,解放战争中继续在军中任职。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他转到外交部工作,先驻瑞典兼丹麦芬兰公使,后来驻巴基斯坦和缅甸大使。1969年九大后,他当选中央委员,被派驻阿尔巴尼亚,这是九大后首位大使。他从广州飞经巴基斯坦,15天后到地拉那。 耿飚早年经历让他对资源珍惜有切身体会。童年逃荒到水口山矿区,他见识矿工苦难,自己也从小干活。加入组织后,他参与地下工作,传递情报。红军生涯中,他经历长征的考验,抗日中指挥作战,解放战争规划战役。这些军事背景让他在外交岗位上注重实际。驻外期间,他处理各种事务,积累经验。1969年周总理找他谈话,强调加强中阿团结。他带队出发,副外长马利列接机,这趟任务开启了他对援助问题的观察。 抵达阿尔巴尼亚后,耿飚很快注意到援助中的问题。中国从1954年起给阿经济军事援助近90亿人民币,阿人口才200万,人均超4000元。中国当时经济困难,民众工资每月几十元,却提供大量援助。阿方要求建纺织厂,但本地无棉花,中国得用外汇买棉运过去,加工成布再卖回中国。耿飚看到这种循环,援助成了阿方的牟利渠道。军事项目也多得离谱,远超国防需要,阿方狮子大开口。 化肥浪费尤其严重,大量中国援助化肥堆在田头,日晒雨淋失效。耿飚视察时发现这些物资闲置数月,无人管理。路边电线杆用中国优质钢管,却生锈不管。阿方还用援助水泥钢筋建一万多个烈士碑,资源滥用。中国帮建化肥厂,阿方却要欧洲设备,不要中国机器。电视台项目要求每个农业社都有电视,而中国大城市那时黑白电视都稀缺。耿飚记录这些事实,援助没用到正地方。 阿方在援助上不切实际,李先念访阿时,阿副总理问拿中国东西打算啥,阿方说不还钱。中国还得替阿领导生产特供香烟。耿飚通过接触发现意识形态分歧,阿自称世界社会主义明灯,反对中国与其他国家改善关系。援助成了负担,中国资源白流失。耿飚整理19页报告,列数据事例,建议调整规模方式,寄给乔冠华。 报告上报后,毛泽东看完赞耿飚敢说真话,是好大使。李先念见耿飚说胆子大,自己有意见没说。周恩来也提毛的肯定。这报告敲醒中国外交,放弃一边倒方针,反对欧洲明灯说法。1970到1973年,中国与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奥地利德国建交,1972年英国升到大使级。1971年毛邀美国乒球队访华,开中美民间大门。 耿飚1971年回国,后任国防部长等职,继续外交军事工作,至2000年6月23日逝世。他的经历反映中国外交从意识形态转向务实。援助教训影响深远,避免单向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