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时LG回了老家一趟,我因有事便呆在深圳。他回来了,给我一个长条盒子,说是公公婆婆叮嘱交给我的。 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条款式较老的崭新黄金项链。它是公公婆婆2014年在县城买的,千足金时价308元/克。本是买给婆婆,但婆婆从没戴过它,一直作为压箱之物存着。我觉得也许婆婆不舍得,更担心将它弄丢了。 但婆婆一直戴着我送给她的黄金耳环。在老家农村,妇女们喜欢戴黄金耳环,按她们的话说“戴上比较像样”(我据她们发音所理解的语义)。的确,上年纪的农村女人有一些黄金装扮,反而显露淳朴贵气,像负负得正一样。一种被珍视的感觉。 其实,我送婆婆黄金耳环是比较早了。具体哪一年我忘了,肯定比2014年要早。那一年过年,我在香港的黄金品牌店给妈妈、婆婆、LG的姐姐各买了一对黄金耳环(那时黄金很便宜)。 非常奇怪,送给妈妈的那对耳环,在送出的那一刻起,便“永远”地消失了,从未见妈妈戴过。搞不清楚她是觉得打耳洞麻烦,还是不太习惯这类什劳子的东西(问她也问不出名堂,她从不正面回答你的问题)。可是,我明明看出了她眼里的依恋。 我怎忘了,妈妈是天生"收藏家"。对了!我还给她买过一条重达二十多克的千足黄金手链(时价约5000元)和一个六克左右的黄金戒指(时价约2000元)。同样,十几年过去了,再没见过它们的芳容。 首先,妈妈喜欢一个东西绝对做到深藏不露的,既不会言语间显露欣喜,也不会行动上有所表示。相反,她会逮住任何机会旁敲侧击地,如“谁谁女儿给她买了一件衣服,一双鞋,一个电饭煲.....”唉,她不明白,二十多克的黄金手链就是王炸啊!可惜除了我,没有人知道。 婆婆恰恰相反。她欣赏每一件“礼物”,哪怕送她的是一包苏打饼干。如果送她一条二十多克的黄金手链,她一定会“大惊失色”“双手奉还”,因为她会认为太贵重。她从不介意自己戴着一个破旧的银手镯,而小儿媳却老早便戴着一个厚重的黄金手镯(说的就是我)。 送给她黄金耳环之时,她大喜过望,第二天就将它戴上,仿佛她简单质朴的生活独缺一对黄金耳环,有了它,生活从此完美。 当我拿出送给大姐的耳环时,公公告诉我:之前已经给姐姐买了一对,他还问“能不能将耳环换成戒指,因为姐姐还没有戒指”,这.....然后,没有然后了。因为不好换不说,而且戒指尺寸也不好把握,我嫌麻烦,于是便将这对黄金耳环留给了自己(金子不怕多),而且,因为是想着送姐姐,我特意选购了年轻的款式。 现在,黄金价格飞涨,实物黄金起起落落,也终稳在每克一千元以上。世人为之疯狂。不过我觉得,价格还会涨。 所以,公公婆婆才不远千里托LG将他们的心爱之物送给我,他们认为我会非常喜欢。虽然我无所谓,也不会戴(因为我有两条钻石铂金项链),但它似乎有了一种信物的含义,和一点薪火相传的意思。


